人大西方哲学智慧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大西方哲学智慧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证明物质世界的实在性。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式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确立了主体性,他的出发点是将心灵与物体分开,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两者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笛卡尔提出上帝创造这个世界,赋予这个世界自然规律,上帝也创造了人的心灵,赋予人心灵以规律的观念,心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一一对应。 笛卡尔的时代是二元论的时代,这个问题一直到康德的时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黑格尔。

确立主体性使笛卡尔成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然而也引出了二元论的难题,笛卡尔的二元论给近代哲学打上深深的烙印。最直接的就是心身关系问题,笛卡尔最初认为心身二元论,两者之间没有关联,在晚年,笛卡尔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身心交感论。在笛卡尔之后产生了许多关于心身问题的争论,如偶因论、副现象论等。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大陆唯理论(一)的笔记

第十讲 大陆唯理论

大陆唯理论包括笛卡尔。在近代哲学的开始,在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争论,一些哲学家坚持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主要是英国哲学家,所以称为英国经验论。另外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偶然的、不可靠的,人类知识大厦不可能建立在不牢固的基础上,坚持认为知识要从理性中固有的天赋观念被确立为最高的哲学原则,并由此出发,推演出人类的知识体系,成为大陆唯理论。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也是唯理论的代表在上讲已经介绍。

一、巴鲁赫·斯宾诺莎(1632~1677)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斯宾诺莎出生于1632年,44岁去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家庭。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军队打败。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使在西班牙饱受宗教迫害的人可以逃出西班牙。斯宾诺莎的前辈逃出基督教的迫害,但斯宾诺莎没有逃出犹太教的迫害。斯宾诺莎出生于荷兰。他的父母亲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生,生活颇为宽裕,斯宾诺莎也因此得以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著作。他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并最终在24岁时被逐出了犹太教会堂。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磨镜片这项工作伤害了他的健康,他在工作的时候吸入了大量的硒尘,这与他的死因--肺痨有直接的关系。斯宾诺莎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过斯宾诺莎婉拒。他在44岁时就去世。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大陆唯理论(二)的笔记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很清晰,分散个方面: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最著名的著作《伦理学》,在这本著作中就包括以上三个方面,本体论是根据(基础),认识论是方式和手段,伦理学是最终目标。

斯宾诺莎早年受笛卡尔影响,在当家庭教师时写出《笛卡尔哲学原理》,我们知道笛卡尔留下的“二元论”是一个难题,斯宾诺莎采取将“二元论”变为“一元论”的哲学体系,并且继承了笛卡尔以几何学方法为典范构造哲学体系的方法,《伦理学》就是仿造欧几里德几何学的方式,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再到命题,之后还有推论、解说等等,构造了一个哲学

体系。实际上数学方法不能等同于哲学方法,所以这样的方法妨碍了斯宾诺莎充分展开自己的思想。如“命题四十四”:理性的本性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证明如下:“理性的本性(据第二部分命题四十一)在于真正认知事物或(据第一部分公则六)在于认知事物自身,换言之(据第一部分命题二十九)不在于认事物为偶然的,而在于认事物为必然的。此证”。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论证限制了他思想的展开,也给我们阅读他的著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本体论

这一部分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笛卡尔曾经对实体较小描述,即独立自存的东西,笛卡尔认为只有上帝满足实体的定义,心灵和物体是有限的实体,所以斯宾诺莎要解决“二元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实体的问题,斯宾诺莎:“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笛卡尔曾经区别两种关系:自身内,即事物存在的原因在自身之中;他物内,事物存在的原因在他物之中。斯宾诺莎认为“实体即自因”,即实体存在的原因在自身之中,自身实体定义最核心的思想,也是斯宾诺莎讨论实体各种规定的出发点,也就是通过“实体即自因”,斯宾诺莎推论出一系列实体的规定:实体是无限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是不可分的、实体是唯一的等等。 1、实体是无限的:由于实体即自因,所以它不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存在,因而是无限的。如果实体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它不是自因,不是在自身内而是在他物内因而受别的实体所限制了。

2、实体是永恒的:所谓永恒,即存在自身。由于实体即自因,存在属于它的本性,因此实体就不可能不存在,因而一定是永恒的。另外,实体既然是自因,其存在的原因就在自身之内而不可能有别的事物所产生,所以它的产生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必然是永恒的存在。

3、实体是不可分的:如果实体是可分的,那么从实体中分出来的各个部分或者仍然保持着实体的性质,或者失去了实体的性质,就前者来说,具有相同性质的实体只能是同一个实体,而后者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存在属于实体的本性。

4、实体是唯一的:如果有很多个实体,那么众多实体的属性或者相同,或者不同。如果它们的属性相同,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实体。如果它们的属性不同,彼此之间就会互相限制,因而与实体的定义不符。

斯宾诺莎讨论实体时讨论了三个概念:实体即神、实体即自然、实体即神即自然。他从不同的角度述说同一个东西,他说的神是最高的、神圣的自然必然性,并不是宗教的神,斯宾诺莎的自然也不等同于物质世界,是包括心灵和物体在内的,这就涉及到能生的自然和被生的自然的概念,即作为原因的自然和作为结果的自然,回溯古希腊是一个东西,水火土气作为万物的本源,万物由它而来,毁灭后又回到它那里去,它会演变成其他元素而保持自身不变,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巴门尼德区分了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柏拉图的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的上帝和上帝创造的世界。但斯宾诺莎认为”自然是自己的原因,也是自己存在的结果,实体即自因”,“神不在世界之外,而就在世界之内,即神圣自然必然性”,在就与基督教和犹太教发生了冲突,并受到迫害。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大陆唯理论(三)的笔记

当时,流行两种关于神的观点:自然神论和泛神论,自然神论是科学家、哲学家很多人所持的观点,到休谟才被批判。牛顿是自然神论最大的代表,那个时候的自然观多以牛顿力学为模型,静者恒静,动者恒动,一个事物的运动会推动另一个事物来传递能量,如果假设一个封闭的宇宙,就是“能量守恒”,在这里牛顿需要解决“第一动者”的问题,牛顿

就把上帝当做“第一动者”,所以说牛顿既给上帝保留了位置,又给世界以科学的说明,上帝给了宇宙第一动力,世界就不需要上帝的干涉,宇宙就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牛顿在当时的影响极大,人们认为牛顿以发现了宇宙的奥妙,解决了自然所有的问题,这种观点虽然与基督教有摩擦,但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自然神论还有另外的解释,是“设计论”。

泛神论认为上帝不在宇宙之外,而在宇宙之内,就在一花一草中,就是那个神圣的自然必然性,不是人格神。斯宾诺莎把神等同于必然性,那么神任意创造世界,任意改变世界就不可能。某种意义上,泛神论已接近无神论,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黑格尔。

斯宾诺莎的本体论,即关于实体的学说分三个方面:实体、属性、样式来解释宇宙的模型。实体已如前述。属性,“我理解为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斯宾诺莎)”,如果以实体的无限性来说,它有无限多个属性,从人能把握的角度说,只有两种:思维和广延,从此可以看出斯宾诺莎将笛卡尔的两个有限实体变成了同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一方面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一样,认为思维和广延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实体,所以它们的统一的、一致的,称为\心物两面论”,即心和物是一致的,统一于最高实体,反映的是最高实体的本质。样式,“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斯宾诺莎)”,也就是实体的表现,即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大千世界就是实体的样式。实体即自因,属性是实体的本质,样式是实体的分殊。在样式的世界,是一个有必然性的世界,是一个受限制的世界,斯宾诺莎认为物质世界没有偶然性,偶然性是人们无知的托辞。实体、属性、样式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能生的自然是实体,是自然的原因,被生的自然是宇宙,是自然的结果,它是一个东西,自己是自己的原因,自己也是自己的结果,只是你是从原因的角度看还是从结果的角度看。即“实体即自因”。这就是斯宾诺莎的本体论。 斯宾诺莎认为人和实体一样也有两面,有心和物两面,我们生活在样式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他物并被他物认识的世界,好在人有心灵,我们要摆脱限制而达到自由的境界,就需认识实体,摆脱样式状态的束缚,通过认识“神”那个神圣的必然性而达到自由的境界。这就是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他的实体学说就为他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提供了基础。 (二)认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虽然是围绕认识论提出的,但他们在认识论上给予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经验论关注认识,不讲形而上学。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有认识论的讨论,在他的本体论中的“实体一元论”和“心物两面论”为其认识论提供了基础,思维和广延同属一个实体,所以它们是一致的。斯宾诺莎把知识分为三类:意见或想象(没有确定性)、理性知识(需要推理来论证)、直观知识(对本质的正确认识)。斯宾诺莎提出“真观念”,相当于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斯宾诺莎认为“真观念”和事物符合一致是外在的标准,内在的标准就是自身的清楚明白,“正如光明之显示其自身并显示黑暗,所以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斯宾诺莎),那么“真观念”是什么?斯宾诺莎认为人的理智就像人的劳动,劳动需要工具,最初的劳动使用最简单的工具,最简单的工具可以制造东西,也可以使工具更加复杂,最原始的工具就相当于“真观念”。 (三)伦理学

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主要问题是,既然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他因”的,都受严格的因果必然性的支配,那么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如何可能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呢?斯宾诺莎认为所谓至善是真正的善,最高的善,是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便可以永远享受连续无上的快乐的东西,而至善就是认识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至善的境界是通过对神的认识而达到的。

讲座《西方哲学智慧》之大陆唯理论(四)的笔记

二、莱布尼兹 (一)生平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涉及的领域及法学、力学、光学、语言学等40多个范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他一手创建了柏林科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莱布尼兹是一个神童,1665年,莱布尼茨向莱比锡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论身份》,1666年,审查委员会以他太年轻(年仅20岁)而拒绝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他对此很气愤,于是毅然离开莱比锡,前往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多夫大学,并立即向学校提交了早已准备好的那篇博士论文,1667年2月,阿尔特多夫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还聘请他为法学教授。

莱布尼兹也是一个活动家,他出身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前2年,“三十年战争”使德国受到重创,所以莱布尼兹利用自己的学者和活动家的身份行走于欧洲各宫廷之间,以维护德国的和平。

莱布尼兹生前没有发表太多的东西,留学大量的书信,本来他写了一本著作《人类理智新论》与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论战,成书时洛克去世了,莱布尼兹即放弃了著作的出版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

莱布尼兹所处的时代成为“启蒙的时代”,当时西方人受中国影响,返回西方的传教士书写的关于中国的东西,美化了中国当时的统治,被他们称为“开明的君主制度”,这些东西被当时的启蒙思想家当做典范批判他们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据说他受《周易》的影响发明了“二进制”,并为了提倡科学,建议康熙建立科学院。

莱布尼兹和牛顿的关系成为历史公案,莱布尼兹公布了自己的“微积分”成果后,被牛顿的学生说是剽窃了牛顿的成果。 (二)本体论

莱布尼兹意识到当时“机械论宇宙观”的问题,“机械论宇宙观”就是把世界看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力学的角度理解世界。莱布尼兹认为哲学总要面对两大“迷宫”,即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和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第一个矛盾是任何时代都会面对的问题,第二个矛盾是他们那个时代面对的问题,其实他讲的是自然观,那个时候的伽利略、笛卡尔都是从物理的角度,认为物体即广延,这样可以解释物体的连续性。那么有广延就可以无限分割,统一性如何理解?当时有人提出“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点。这样广延有连续性,但没有不可分的东西;不可分的原子,又没办法解释连续性。这就是“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莱布尼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古代及中世纪的思想,他认为自然不是机械的自然,而是有机的自然。他认为不可分的点有三个:1、数学上的点:没有广延,只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没有现实的存在;2、物理学的点:具有现实性,不过他是无限可分的,因而不是具有统一性的实体;3、形而上学的点:是既现实存在又是真正不可分的实体,这种形而上学的点就是“单子”。 莱布尼兹这个学说称为“单子论”,他认为宇宙中有多少个实体就有多少个单子,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他将柏拉图的“理念”改为“单子”,其中有其用意。

单子具有单纯性。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复合的,每个物质都有很多属性在一起,这个复合的物质背后有单纯的东西做实体,这个实体可以理解为“活的灵”。

单子具有复多性。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合的和无限的,因而组成这些事物的单纯实体就不是两个或三个(笛卡尔),也不是一个(斯宾诺莎),而是无数多个。

单子具有永恒性。单子是单纯的实体,因而没有广延、形状或部分,所以是不可分的,除了解释为上帝创造之外,没有其他原因,所以也可以看做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