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绝对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绝对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生命活力,使它们显得生龙活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C、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D、此文从头到尾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读来却使我们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的评价体现于文章的首尾,并自然而然地感染者读者。

3、作者描绘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异水奇山,各抓住了它们什么样的特点?

写异水,抓住它的清澈的静态美和湍急奔腾的动态美;写奇山,抓住它的形貌特征,且赋予生命活力,组成一首山、泉、鸟、猿以及群山与周围生态同存共荣的山林交响曲。

4、文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是如何变化的?请举例说明。 示例:观察角度从低到高的变化——先写水再写山。

5、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有些复杂,除了对山水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外,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否定追逐名利的避世情感。

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阅读下面一段评价骈文的文字,试具体分析课文有无当时一般骈文的弊病。

作者所处的时代骈文盛行。这篇文章虽然用骈文写成,却没有一般骈文的弊病。首先,文字既千锤百炼,又生动晓畅。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其次,句式整齐而有变化。文中多用四言,间以六言并时加一些虚词,使语意转折灵活,流转自如。既有词句的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这篇简练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的上乘之作,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上乘之作。

8、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问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一句妙在哪里?试作简要评析。 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是通过听觉来写,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大雪的威严,也为下文有人冒雪看雪作了映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好似一幅水墨画。请你为它题一个合适的标题。 湖山夜雪

(3)本文题目是写“看雪”,可是最后一段却写作者在湖心亭与金陵二客相遇,这样写是否文不对题?

否。金陵客“见余,大喜”,说明雪后看景者也非自己一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金陵客,实为作者心声;“问其姓氏”的补叙之笔,则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东西。

捕蛇者说

1、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作用

(1)若毒之乎(怨恨、憎恨) 赋敛之毒(毒害) ..(2)貌若甚戚者(如,好像) 若毒之乎(你) 更若役(你的) ...(3)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一事) 不得宁焉(语气助词,不译) 时而现..焉(蛇) 犯死者二焉(语气助词,不译) 观人风者得焉(这篇文章) ...

2、说说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

(1)言之,貌若甚戚者。——(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又是哉!——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 3、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句的成语是鸡犬不宁 ,多用来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

4、读课文第4段句子:“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这些句子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悍吏的凶狠致使鸡犬不得安宁 和捕蛇者的熙熙而乐或弛然而卧 对比,对比是为了说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

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问题。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含着他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 他表面上在庆幸自己逃过了重赋之劫难,其实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作者这样写,蕴含着他怎样的感情?) 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够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 这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作者这样写,其中包含着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身后的同情。

6、选出下列表述中不够准确的一项并改正。

(1)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2)文章开头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永之人争奔走焉”,“争”字很关键。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避免受苛征重税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毒还要厉害。

(4)捕蛇者说出了三代人的遭遇,两句话连出三个“死”字,令人感到捕蛇之可怕。三个“死”,揭示了事情的本质: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还来的。

第4相。“捕蛇之可怕”应为“捕蛇之可悲”。 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而吾以捕蛇独存。”

(1)选段中“号呼而转徙”“往往而死者”中的“而”表示什么关联?“饥渴而顿踣”中的“而”表示什么关联?“而吾以捕蛇独存”中的“而”表示什么关联?

修饰、承接和转折。

(2)选段中写蒋氏回顾,以自家三代与同住一地的相邻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衬托“赋”的不幸甚于“役”。

(3)柳宗元写蒋氏沉痛的诉说意义何在?

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当时广大劳苦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8、比较阅读《苛政猛于虎》和《捕蛇者说》最后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苛政猛于虎也。”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 A、夫子式而听之(孔子) B、子之哭也(妇人) C、今吾子又死焉(妇人.....的儿子) D、小子识之(子路) ..

(2)选文“苛政猛于虎也”句中的“苛政”指什么?柳宗元《捕蛇者说》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其中的“苛政”又是指什么? 选文:残酷的统治;本文:苛重的赋税。

(3)选文中孔子为什么要对子路说“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一文中,柳宗元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这句话?

选文:为了教育子路要“施行仁政”。课文: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的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得水到渠成。

岳阳楼记

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成后面的填空 A、得无异乎 B、奇山异水 C、或异二者之为 D、永州之野产异蛇 ....

上述四句中“异”的含义, A 句与 C 句相同,都是“不同 ”的意思; B 句与 D 句相同,都是“奇异、奇特 ”的意思。

2、从释读加点的词入手,结合语境,揣摩下列句子蕴含的语气,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语气。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或”表示“也许”的意思,可知这句话语气委婉温和,表明作者并非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 (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其”在句中表示揣测的语气,这样的表述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合乎情理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4、找出下列分析判断不够准确地两项并予以修改

(1)文章开头两句,点明了重修岳阳楼的时间和主持其事的人。“谪”,写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通”和“兴”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2)文中详细描述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写出岳阳楼的文化氛围,诗情雅趣,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伏笔。 (3)“衔远山??气象万千”一句具体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衔”“吞”是夸张手法,极写洞庭湖的气势。

(4)本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第(2)(3)两项。其中(2)中“详细描述”改为“概述”,(3)中“夸张”改为“拟人”。

5、课文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

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课文记重修岳阳楼一笔带过,只写了哪两点?而描写洞庭湖“胜状”及其阴晴变化的景色却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这是不是有点离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写重修岳阳楼,只记了两点:扩大规模,刻诗赋于其上。 看似离题,其实不尽然。描写洞庭湖“胜状”及其阴晴变化的景色是作者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笔带过,从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从而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而且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赋予岳阳楼以极其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真是不记岳阳楼,胜似记岳阳楼,高出于任何前贤抒写岳阳楼的诗文之上,自然也就无人去斤斤计较其写岳阳楼记而没有记岳阳楼的文题不符的矛盾了。

7、阅读《沧浪亭记》,回答问题

(1)《沧浪亭记》的创作缘由和《岳阳楼记》有何异同?

同:均是受友人之托作记。 异:《沧浪亭记》受嘱写为何修亭;《岳阳楼记》受嘱写修楼这件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由于古今时事的变化,宫殿市场之地也不断地改变。

B、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他的子孙亲戚,乘此时机过着奢侈而僭越过度的生活,所建宫殿馆亭及花圃禽苑等,达到当时鼎盛的极限。

C、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文瑛喜好读书,爱做诗,常与我们交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3)本文记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艺术特色如何?

本文而不记载了苏州名园沧浪亭的变化情况,说明了名胜古迹的兴废存亡与人的关系。文章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8、阅读下面的《包拯(节选)》,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亡) B、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平民) ..

C、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听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可水清。

B、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对百性苛求刻薄,追求忠诚厚道。

(3)选文主要写了包拯的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为官机智过人,刚毅,严峻,公正清廉,为人忠诚厚道,克己奉公。

醉翁亭记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醉翁之意(助词,的)..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乐趣) ..(2)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 而不....知人之乐也(表转折关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