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别为山东、江苏、广东、河北和内蒙古,虽然排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排在前5位的省市占比加总基本保持在35%左右,这说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度基本保持不变。2000-2012年中国全国的二氧化碳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为9.81%,其中,海南、宁夏、内蒙古、陕西、青海、LLI东、广西、新疆、福建、云南、江苏、湖南、浙江和河南大于全国的二氧化碳平均增长速度,因此,这些地区的减排任务严峻。海南、宁夏两地的增长速度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基数小,但若不引起重视,这两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201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位居第五,若仍然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势必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地区。

从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来看,2000-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从4.29t增长到12.32t。具体来看,2000年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排在前五的分别是上海、天津、山西、辽宁和北京,人均排放量分别为1330t、10.77t、10.49t、9.84t和9.51t;2012年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排在前五的则为宁夏、内蒙古、山西、新疆和青海,人均排放量分别为39.52t、39.06t、24.80t、21.30t和20.02t。2000-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20%,人均增长速度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海南、内蒙古、宁夏、陕西和青海,达到16.58%、16.31%、15.54%、13.69%、和12.48%。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天津、上海和北京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位居前列,但其增长速度排在最后三位,而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不但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较高,而且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增长,说明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减排任务艰巨。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维度来看,绝大部分地区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天津年平均下降超过9%,说明大部分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位产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显著下降。海南是唯一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出现增长的地区,说明海南并没充分利用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3三大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比较

2000年,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5389百万t,其中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633百万t、1757百万t和999百万t,比重分别为48.87%、32.60%和18.53%。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16 572百万t,其中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7733百万t、5340百万t和3500百万t,比重分别为46.66%、32.22%和21.12%。2000-2012年,虽然三大地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度排序依然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但是东部的贡献度明显下降,中部基本保持不变,而西部的贡献度明显上升。东部、中部、西部和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平均增速为9.39%、9.71%、

11.01%、9.81%,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2个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如图2所示。

从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来看,200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5.50t、3.92吨和3.03t,全国平均水平为4.29t,2012年则分别为14.07t、11.64t和10.4lt,全国平均水平为12.32t。虽然东部和中部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依然大于西部,但是西部的增速水平处于领跑地位,达到10.84%。

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看,三大地区和全国都处于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年平均下降5.72%,东部次之,为5.22%,而西部垫底,年平均下降4.68%。

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将是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的增长来源,该地区的减排任务十分严峻,有关部门必须注意到此现象。

2.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析 2.1理论分析

人口、经济增长、技术水平是影响一个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人口增长会通过2种方式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得对能源的消费增加,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二是人口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其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间接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通过3种途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有促进作用,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在经济增长初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即扩要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投人量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量增加。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发生改变,过去高污染的工业经济开始转向清洁的技术型、服务型经济,结构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另外,经济增长带来的技术进步也进一步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总结来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当经济发展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开始减少,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理论上,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三大主要途径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实现节能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这将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增加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第三,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改变,从以能源为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过渡到以资本为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