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袁强)-北京师范大学 宏观经济理论导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宏观经济学(袁强)-北京师范大学 宏观经济理论导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宏观经济理论(讲义)

导 言

一、 课程定位

这是一本经济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研究生有关宏观经济方面的讲义。宏观经济的课程有三个层面,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它们的区别是:学是一个体系,理论是体系的一个部分,研究是理论的中的某些专题。我们的课程定位在宏观经济理论这个层面上。即假定我们已有了一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如:GDP的概念、总供给总需求的概念和关系、货币就业通胀的概念及它们的关系等,继续深入讨论宏观经济系统中的某些方面,如:增长理论、货币金融理论、宏观运行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它们以动态模型的形式展开,比较抽象,而且需要一些高深的数学基础。如:变分、最优控制和差分方程有关的动态优化理论,与不确定性有关的随机过程和随机微分方程及随机差分方程理论等等。课程的重点在建模和模型分析上,通过模型来表达宏观经济总量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模型求解来揭示宏观总量间的内在规律。虽然这些模型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系统的各个层面的内容,但是,这些模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联系的逻辑体系,尤其是与现实经济还有很大距离。宏观经济理论还在发展。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讲义还不成熟,不能称为高级宏观经济学。

二、 初、中级宏观经济学回顾

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可在Stigliz的《经济学》和Mankiw的《经济学原理》中找到,Blanchard 的《宏观经济学》是一本更详细的中级读本。(三本书都有中译本)从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讲了什么,有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基本关系和有哪些基本结论。

在Blanchard的书中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大致由三大块构成:

(一)总量的均衡分析:

三个基本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M、劳动力L。 三个总量市场:产品市场、货币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GDP?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参见Blanchard的附录1)?总供给、总需求。 总供给:总量生产函数,Y=F(K,L);

工资、实际工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失业、自然失业率。 总需求:Y=C+I+G。

消费函数,C?C(Y?T,r);投资函数,I?I(q(K))。 货币?货币体系?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M0 M1 M2等。

货币需求:消费需求;投资、投机需求;政府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m?m(r,Y)

总需求的实现:货币供给M=货币需求m

货币价值的Y=M/P=C+S+T?产品价值的Y=C+I+G;

IS—LM分析。

三个总量市场的融合——总供求分析。 Y=F(K,L)=C+I+G

W/P=FL(K,L)?Ld?L(W/P);Ls?L(W/P);Ld?Ls。 C?C(Y?T;I?I(q(K))。 ,r) M/P?m(r,Y。)

(参阅Sargent《宏观经济理论》第一章或Blanchard《宏观经济学》前第七章)

结论:在价格、工资、利率的自发调节下,宏观经济系统能够实现产品市场、货币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均衡。

注:这一块是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基础,讲了一个逻辑上相对自洽的故事。问题是宏观经济本质上是动态的,这种静态描述的方法不合理,尤其是总量生产函数、货币需求函数、以及消费投资函数与实际经济相差太远。

(二)短期的市场波动和长期的增长分析:

短期主要关注价格P、工资W、利率r三个市场信号变量和各种预期e在总量市场中的变化,考虑它们对总量:总供给、总需求Y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M及劳动力L产生的影响。包括:

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 消费和投资理论;

就业、Phillips曲线; 通货膨胀理论; 预期理论;等等。

长期主要讨论哈—多模型和索洛模型。

由于在方法上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所以重点是均衡分析。讨论均衡的转移。动态增长理论在初中级教本中不是显得很重要。

结论:市场基本是有效的。市场变量只是一种短期的随机波动,对总量不会产生长期的影响。预期会导致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使政府政策失效。总量长期是一种均衡增长。

(三)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走势。这些政策手段和行政干预包括:

财政政策:税收T、国债B、政府购买G、转移支付、等; 货币政策:货币发行M、利率r、汇率E、金融工具、等;

制度安排和行政干预;产业导向、产品和价格控制、市场准入、等。 宏观调控的目的:1)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3)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结论: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是保证宏观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两者缺一不可。但如何摆正两者的关系则是一门很高的“艺术”。

三、 教材与内容安排

教材是一种规范和标准,它应当是一种比较成熟历经了时间检验的知识。正确的理论是普适的,无西方和东方之分。我个人的观点是,市场经济毕竟是西方人搞了几百年的东西,首先应当

老老实实学人家的东西。我选的主要参考书有五本:

a)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David Romer

b) Macroeconomic Theory <第二版>.Thomas .Sargent c) 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 Blanchard.O

d) Recursive Macroeconomic Theory .Thomas .Sargent e) Frontier of Business Cycle Research. Thomas F.Cooley (上述为北大、清华硕博研究生指定参考书,前四本有中译本。)

本课程内容安排:

CH1。经济、宏观经济论纲 CH2。经济增长理论 CH3。货币金融与宏观经济 CH4。宏观经济运行

CH5。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大拼盘,各种观点和流派很多,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我没有完整的按照某一本教科书来安排,并在许多地方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不一定对,但有我自己的理解。

目的:1)对经济、宏观经济有一个自己的基本理解

2)学会读书、读文献、独立思考

四、 教与学的要求

(1)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研究生已从接受知识的阶段转向独立思考、讨论、学以致用的阶段。除了学习的内容上更深更精甚至直指前沿之外,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的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是学业上的一个大的转移,只有在思想上完成了这一转移才能有质的飞跃。否则,充其量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读书是自己的事,这门课对自己适合不适合,重要不重要,要化多大力气,能否做一点工作,写一二篇文章等等都要自己决定。

(2)教与学是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没有对手是创造不出激情的,没有激情是吸引不了对手的。激情是内在和外在碰撞的火花。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主动。讲义、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尤其是有争议的问题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要求学生要主动,善于同老师交换自己的看法,才会有碰撞,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在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并有所建树。 考试。公开题,谈谈你对经济和宏观经济学的认识(800---1500字)。

闭卷。

五、 关于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学习宏观经济理论之前,我首先想从科学的意义上讨论一下如何进行研究。 什么是一个科学问题?它应有以下三个特征:

它是客观的,是真问题;

它可证实,或可证伪;

它可预测,可测量,可评价。

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科学问题有四个:

宇宙的起源 物质的结构

生命的本质 人脑的认知

前两个问题,导致了二十世纪最深刻的物理革命。通俗的说这两个问题就是对大和小的认知。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宇宙之大,“大”是什么意思?

直观的理解就是用光来追之能把它抓住。反之,如果连光也追不上它,那么外界就观察不到这个物体。因此,光都追不上的物体,在认识上可以理解为宇宙之大的边界。但是这种观点又在改变,宇宙中的黑洞就是一种新的认识,但至今还是停留在假说的阶段。

至小无内的小一,“小”是什么意思?

直观的说小一就是没有内部结构。墨家管之叫“端”,说它没有大小(无厚),密的没有间隙(无间)不可分割(不能

12分割)。物理的概念就是量子。

决定物质结构命运的是两个物理常数。二十世纪物理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各自提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普适物理常数。

相对论指出:真空中光速是一切物体和信号不可超越的最大速度。 量子论提出:普朗克常数h是不可分割的最小作用量子。 推荐三本书:

《力学世界——力学和热学导论》 北京工业出版社 《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定律的本性》P。费曼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的科学测量,以米为单位。宇宙之大,大到1026m。物质之小,小到10?15m(核子)。 生命科学和脑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科学命题。这里有些什么问题?问题是怎么提的?这些问题不是要我们去研究它们,而是要我们去关注它们。建立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精神,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先看一个物理例子: ※ 问题:地球有多重?

A. 重量是相对地球而设定的标准。从概念上讲,准确的提法是,地球的质量是多少?故地球有

多重这个提法是不妥的。但习惯上地球有多重就是问地球的质量。这是一个真问题。 B. 由万有引力定律:F=G

r2Mmr2=mg

∴M=g

G

∴要知道地球的质量,要测量:1。g重力加速度

2。G引力常数 1, 测g

由能量守恒定律,mgh=

v23。r地球半径

12mv2

∴g=

2h

2,测G, 由 G

m1m2r2?F(用扭秤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