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讲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公关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 一句话说公关:

我们的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我们将这种关系和为建立这种关系而展开的活动,统称为公共关系。 内涵:(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是传播活动,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 (3)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的要素:

1、主体——社会组织 2、客体——公众

3、介体(桥梁)——传播中介 三、公共关系的特征:

? 以社会公众为工作对象 ? 以塑造形象为工作目标 ? 以传播沟通为工作方式 ? 以互惠互利为工作原则 ? 以真实诚恳为工作信条 ? 以注重长远为工作方针

四、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公关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研究内容:

– 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公共关系基本概念、范畴及规律。

– 公共关系工作原则与方法:公关实际工作的有关规定、标准、程序、方法、技巧等。 – 公共关系历史 – 公共关系案例

研究方法:1、实践实验法 2、社会调查法 3、情景模拟法 4、案例分析法 5、学科比较法 五、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1、早期公共关系的萌芽——古代时期世界各国均有公共关系的萌芽

2、现代公关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思考: 现代公关为什么会诞生在美国?

1)商品经济大发展为公共关系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2)社会公众力量的崛起为公共关系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3)现代传播技术的发达为公共关系的成长插上了双翼:传媒的力量更加强大,公众的视野更加开阔

4)民主政治的进步成为公共关系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3、现代公关兴起与发展的历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巴纳姆时期——自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 2)第二阶段:艾维·李时期——核心思想的形成 艾维·李(Ivy·Lee,1877-1934),美国佐治亚州一个牧师的儿子,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

哈佛大学法律研究所的中辍生。辍学后,艾维·李去纽约发展,先后在多家报社工作,主要报道有关财经和商业方面的新闻,发现自己在这一方面颇有专长之后,遂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新闻工作者──公关宣传员。

1903年,艾维·李开办了第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专门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提

供传播沟通服务,协助客户建立和维持与公众的联系。最值得一提的是,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宣言,提出“讲真话”的基本原则。他主张,应该准确无误地向公众提供信息,一个组织要获得良好信誉就必须讲真话;如果真情的披露对组织带来不利影响,就应该根据公众的反应和评价来调整组织的政策和行为。 3)第三阶段:伯纳斯时期——基本理论的形成:

使“公共关系”成为一门学科,并在大学教育中成为正式课程的人,是美国的爱德华?伯纳

斯(Edward Bernays)。

伯纳姆肯定了公共关系不仅是向社会做宣传,同时也是向组织提供政策咨询。

爱德华?伯纳斯(1891—1995 )被誉为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1923年,他出版了历

史上第一部公共关系专著《舆论明鉴》》(Crystallizing Public Opinion);当年,他又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一课,1925年,他编写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由此,“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人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爱德华?伯纳斯解决了公共关系的原则、职能、功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形成。

4)卡特里普时期——系统理论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斯科特·卡特李普和阿伦·森特对公共关系学进

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以《有效公共关系学》为代表的一大批著作,并解决了公共关系学中的许多问题,使其走向成熟。

从此,公共关系学有了一套严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公共关系学中

系统理论形成时期。

一、社会组织

1、定义: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社会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职能,内部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并确立出旨在协调其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结构。 2、基本特征: 1)、目的性

目的性是组织的根本属性之一。社会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社会组织存在的目的是确立其宗旨、原则和运行规范与条件的依据,是协调组织人力资源、发挥组织群体效应、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区分不同社会组织的类别、性质和职能的基本标志。 2)、整体性

组织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组织成员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和利益保障。 3)、变动性

一是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适应这一变化,社会组织就应适时地进行目标、功能、机构及人员的调整;二是社会组织本身也是要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组织的形象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3、社会组织的环境:

社会组织的环境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部环境;二是组织外部环境。 ? 1、内部环境,包括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环境(如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组织内部管理环境(如

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管理)及组织外观环境(如厂容、厂貌等)。 ? 2、外部环境,主要指组织的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等。

? 生态环境指社会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由一定社会的信念、习惯、风俗和群体心理等综合构成,影响着社会组织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同时也决定着对社会组织所开展的公共关系工作的评价。

? 政治环境主要指对社会组织的活动有制约作用的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及政治关系等因

素。

? 经济环境是影响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主要指特定的经济制度和结构、经

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经济利益等相关因素

4、社会组织的分类:

1)、按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来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2)、公共管理学派分类:公共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私人组织

3)、按照公共关系的对象来分: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1)企业组织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 企业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有以下特性:

? A、赢利性,即全面深入到企业的一切行为活动之中,为企业的盈利服务。

? B、企业公共关系的协调,实际上是在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寻求企业本身的最大利益。

? C、企业组织要与诸多的公众对象协调好关系,满足各方面公众的需求,才能得以顺利发展。

? D、企业组织对公众的强烈依赖性。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表面上是在做市场争

夺的拼杀,实质上是在争夺消费者,争夺自己的顾客,乃至争夺自己的每一个公众对象。

? 企业组织公共关系协调:

? 1、确立顾客至上的信条,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

? 2、善于捕捉有利时机,大力对外宣传,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

(2)、政府组织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有以下特性:

? 首先是政府机构的权威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 二是复杂性,政府的组织机构错综复杂,管理的事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也复杂多样。

? 三是服务性,即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公共服务。

? 四是独立性,即它超越于各类社会组织之上,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组织和最高权力执行机构,独立地行使管理权,主导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向。

注:

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是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决定政府公共关系状态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自身的行为和政策。即政府组织的威信、形象或工作绩效与政府公共关系直接相关。 ——政府公关的七大原则: ? 1.第一时间原则

? 即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先机,避免谣言,掌握舆论主动权。 ? (1)什么是“第一时间”?

? 狭义上,是指事件刚一发生、没有被局外人知晓的时刻。此时,多事的知情者还来不及歪曲事实、

策划谣言,公众由于从正当的渠道知道了事实真相,歪曲事件的任何企图已无机可乘。 ? 广义上,是指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处于空白的时刻。政府在此时简要而确当地对事件作出解释,

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便成为社会舆论的灯塔。 ? 2.公开透明原则

? 公开透明的本质在于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达到解释疑惑、

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 ? “现代组织处在其活动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时代,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面对灾难局面正在采取什么补救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那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甚至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 ? ——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 ? 公开透明原则的重要性

? (1)危机发生后,是否做到公开透明,能否满足公众知情权,对化解危机非常关键。越公开透

明,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社会上的流言就越少。

? (2)一旦舆论失控,出现谣言惑众的情况,只要改变封锁消息,保持沉默的鸵鸟做法,提高透

明度,加大信息量,以清晰信息克制模糊信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谣言。 ? 案例:从封锁到透明——“非典”前后

? “非典”初期,有关部门对疫情控制很严,甚至避而不谈,由于疫情不公开、不透明,导

致谣言满天飞,引起人们极大恐慌。

? 最初是手机短信传出广东发生流感,导致多人死亡,接着传言板蓝根、食醋对“非典”有疗效,

于是该产品一度脱销。后来又有很多“预防非典”的“偏方”:说精盐是加碘的,所以吃了加碘盐可以防治“非典”,所以广东和北京等地老百姓开始抢购碘盐。

? 同时,我国的对外表态也陷入被动,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对外表态的公信度,对中国国际

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 后来,中央采取果断措施抗击非典,并在舆论上先发制人,以公开、透明方式每天主动发

布疫情情况,提供全面、客观、翔实、迅捷的信息,使谣言再无藏身之地,最后终于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舆论的主导地位。 ? 3.第三方原则

? 危机发生后,公众追求的是真实、公正,与危机没有直接联系的“第三方”人士说的话更容易让

人觉得真实、公正。因此,争取权威的第三方出来为你说话是危机公关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传播学开创者霍夫兰从大量实证调查中发现,第三方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就越大,反

之则越低。

? 另外,第三方的声音规模越大,声势越大,影响就越大。 ?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不同的组织应借重不同的第三方力量。

? 对企业来说主要有两种:一是权威部门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结构、消费者协会等;而是

权威人士,如公关专家、行业专家;另外,媒体,公众也是重要的第三方力量。

? 对政府来说,则主要是学者、媒体、行业专家、国际权威机构、外国政要等意见领袖。

案例: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金融体系曾经可能在三天内崩溃。当时的韩国政府号称拿出了国库中的最后一笔钱,雇佣了国际顶级的公关公司,寻找了一百多位说话很有分量的西方国家的金融界人士进行表态。他们虽然称对韩国经济不乐观,但是坚信韩国会像战后坚强重建一样恢复过来,结果全世界对韩国也都有了信心。 ? 4.坦诚原则

? 包括诚意、诚恳、诚实

? 诚意:即及时向公众说明情意,必要时致以歉意,以赢得同情和理解。 ? 诚恳:即不回避问题和错误,敢于负责任。 ? 诚实:即不说谎。 ? 坦诚原则的要求

? (1)要正确对待和回应负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