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连云港景点导游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5连云港景点导游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9

公园最高建筑--慈孝阁。慈孝阁是三层楼台、四层重檐建筑,高30.6米。顶部的牌匾

是当代国学大师、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题写的。站在三楼的观景廊台,东可俯瞰公园全貌,西可欣赏五龙口风光。在一楼,主要根据二郎神劈山救母以及中华二十四孝等故事,集中展示古今中外的孝道文化??(进门)这里供奉的是二郎神的母亲、也就是玉皇大帝妹妹--瑶姬仙子,“孝行天下”的匾额为整个一楼的文化布展点睛。话说杨天佑自三仙姑被囚桃山之后,就放弃了中进士做官的念想,一心抚育二郎。转眼十年,二郎已在学馆读书。有天,二郎回家跪在父亲面前,泪流满面,说:“儿在学馆中,常有同学说儿的母亲来历不明,或是妖怪也未可知。今天务请父亲说明,否则孩儿便长跪不起。”杨天佑知道已难隐瞒,长叹一声,便把三仙姑在桃山受苦的事如实说了一遍。二郎得知,收拾行李,便去天庭寻母,杨天佑苦留不住。二郎并不知道天庭在何处,只听说天下昆仑山最高,神仙最多,于是出门便向昆仑山一路而去。昆仑山有位得道仙翁玉顶真人,为杨二郎救母的诚意感动,收留二郎为徒,教授武艺;三年后学成下山,仙翁又赐了二郎一只慧目安在额头上,可以观六路看八方;一把三尖两刃刀,正是合手兵器。二郎寻到玉帝,甥舅一言不合,大战一场,玉帝竟奈何不得。二郎从巨灵神手中夺得大斧,劈开桃山,救出母亲。玉帝终是理亏心虚,只得低头,重认三圣母为妹,又认二郎为甥,并封二郎为天神。 【斩蛟台】

二郎斩蛟,福佑灌江。斩蛟台演绎的是二郎神斩蛟治水、造福百姓的故事,以雕塑、坛台等方式,再现二郎斩蛟除害、治水佑民的壮阔场景。斩蛟台四周有斩蛟治水故事浮雕,中间是五龙口地形图。 【亲水广场】

五龙聚首,风水宝地。这里是被称为“福禄寿喜财”五龙的南盐河、北盐河、武障河、南六塘河、老六塘河五河交汇之处,故称“五龙口”。请尽赏神奇水景,静沐湿地风光,放飞愉悦心情,体悟好风好水! 【武障古渡】

古渡依旧,名士遗风。清代学者管干贞有诗:“古渡人喧雨乱飞,一竿袅袅得鱼肥。有时纵入清泠去,出海初三月上衣。”孤舟老翁,老树流水,喧闹繁华中让人顿生穿越之感。

10、桃花涧景区 【景区概况】

桃花涧景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镇,是云台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风光优美,远古文化深厚,宗教文化渊源流长。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风景区。

桃花涧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专家鉴定,桃花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唯一的有明确层位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反映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的生活情况。将军崖岩画被称为“东方天书”,是上古勾芒氏部落的历史遗存,是七千年多前东夷先民原始崇拜的地方、观天测象的

29

30

原始实录。岩画上的太阳、星相、禾苗、人像、社神造型古朴、形象诡异,充满了神秘色彩,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桃花涧自然景色优美,是云台山脉第一大涧,三十六景遍布其间,云雾缭绕、流泉飞瀑、石壁陡峭、步移景换、沿涧茂林、修竹吐翠,特别是每年的三四月间,满山遍野的桃花盛开,将整个桃花涧点缀得宛如画中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景点介绍】 【山门广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为13000平方米的山门广场,广场前面是一个直径6.2米的石质日晷。在古代日晷是利用日影来计算时间和节气的仪器。它是一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的器物。

【景区大门】

景区大门是景区标志性建筑,大门主景为海边礁岩的巨石,寓意着这儿史前时期是海水浸漫的山地。巨石上刻着虬曲的桃枝和缤纷飘洒的桃花浅浮雕,正是对“红雨纷纷夹桃涧”这一景区自然特色的形象刻画。

巨石以三根粗壮的石柱作为支撑,使古朴而带有原始风格的大门,同时透露出时代的气息,形成古与今的交织,原始与现代的对比,表达了渴求返璞归真,追求古风的理想,体现将军崖石画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表达了桃花涧景区这一特定的古代宗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广场每边有4根将军柱,用棕红色花岗岩堆砌,给人以一种恢弘和厚重的感觉,气度不凡,这是对将军崖原始文化的理解和提炼。位于大门两侧左右各有五组浮雕墙,墙高3.2米,墙体以花岗岩为主材料,再现旧石器时代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场景,激发人们对远古祖先生活的无限遐想。 【将军崖岩画】

将军崖,位于万丈崖山头的南面,当地人称它为后小山。早年在这座山的北端刻有汉画像风格的将军出行图,所以称为将军崖。它海拔48.2米,面积130亩,1979年11月份考古学界在这里发现了国宝将军崖岩画,将军崖岩画是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据专家考证,这里是原始人专用的祭坛,是中国最早的祭祀遗址。岩画中的内容对我国的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和艺术史都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准确地破译出它的内容,所以被专家们称为是“东方天书”。连云港市的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处。这一石刻瑰宝,在东方艺术史上具有非凡的价值。将军崖岩画主要有三组:

第一组岩画 这组岩画全长4米,高2.8米,以人面和农作物图案为主,一共有9个人面岩画,图像也相当清晰,而且保存完好,有的眼睛用同心圆表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用阴

30

31

线刻成,一般都具有眼睛、嘴巴、鼻子等明显的五官特征。可是在这些人物形象中,能够明确身份和姓名并且有史籍记载的很少。岩画中形体最大的人物形象,她高90厘米,宽110厘米,支持女娲造人论的专家认为,这就是我们东方的女神女娲。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女娲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集首领和巫师于一身。我们将军崖岩画上的女娲像正中有一根线条通向大地,反映了她用绳索造人,也映照了《山海经》里所说的女娲之肠。女娲连着太阳星象,连着大地禾苗,连着凤鸟,这一切都与原始农业部落的利息息息相关,包括她的治水壮举和繁衍子孙的方法,都说明了这位东方女神是大地的女儿。

岩画上有很多鸟,少昊部落以鸟为图腾,史书上记载东夷族的首领少昊,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们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它的名字叫鸷,意思就是雄健的鹰。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我们看岩画上有九个大小不一的人物形象,有的专家认为:这可能代表着古史传说中的九夷部落,是少昊氏的九个胞族,他们和少昊部落一起,合称为“十鸟氏”。可以说少昊在这里建立了早期的军事联盟。这也反映了上古时代的先民对天体星象,对鸟兽的崇拜和依附意识,是当时现实生活图景的一种折射。

第二组岩画 这组岩画在第一组岩画的南侧,长8米,宽6米,以星象图案为主。这组图案比第一组的刻痕浅,表现为麻点状的浅坑。岩画上有三个圆形的太阳,都刻有放射性的光芒,还有一条6米多长的银河,银河中心点缀着繁星。石刻符号有18种,笔画古朴难懂,这种原始社会的石刻文字在我们国家的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发现。经过国家地质部的测量,将军崖磨刻的地球南北轴子午线方位角是176度34分52秒,与我们今天实测的地球子午线基本吻合,误差只有3度15分88秒,这个无疑是上古天文学的杰出成就。

这组岩画中还有一个最具特色的太阳运行图。三个太阳相对位置成半圆形,分别是12根、20根和24根光芒。有专家考证认为这是两山之间的一个观测点。古人在这里观测出了太阳在一天的不同时辰的运行情况,并且记录下太阳的运行轨迹下来。太阳运行图旁边的像是北斗星,但是图上确有9颗星。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远古先民真可能看到9颗星,但经过几千年的天际变化,现在只看到7颗。这组岩画中不仅看到了子午线,银河系,还看到了几千年前的天文观测台。

第三组岩画 据专家考证,这很有可能是原始人类专用的祭坛,是中国最早的祭祀遗址。中心的这块大石头叫做社主,边上的三块小石头叫做社足,这组石头就构成了上古时代的祭坛,祭祀的对象是土地,也就是所谓的社神。

将军崖岩画现在能够解释清楚的还很少,因此被专家们称为是“东方天书”。现在它的拓片作为史前时期的祭祀遗址,已经陈列在位于北京市地铁建国门站旁边的北京古观象台内。它的图像摹绘也挂在了北京地铁建国门车站的候车大厅的“中国天文史壁画”中。将军崖岩画的星象图模型,还代表古代中国在天文观测方面的卓越成就远赴比利时、韩国等国家展出,为我国争得了崇高的荣誉。 【女阴石刻】

31

32

在将军崖下面,如果朝东望和朝西望,就会发现这两边的山头很像两只石狮,背后这块

残存的巨石就是一个绣球,原来是圆形的,后来被石匠打去一半才变成现在这样,民间称为“双狮抱球”。女阴石刻就在两个狮子之间的山坡上。而且有非常明显的人工凿刻痕迹,经专家初步分析,这可能是一件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女阴石刻,它与赣榆徐福村和锦屏山桃花涧发现的“石祖”,也就是男阴崇拜,同样是人类生命和生殖崇拜的产物。人类对生殖的崇拜与原始社会婚姻制度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在原始社会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人类社会还存在过一个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女阴崇拜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反映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对母亲、对女子的崇拜意识,它带有浓厚的象征性,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古代石刻艺术作品。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人类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证。 【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

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桃花涧西侧海拔约20米的山麓台地上,总面积在5000平方米。这片遗址的时代为旧石器晚期,在文化类型上属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五万年,甚至更遥远。经发掘考古,发现了不少打制石器,其中包括船底石刻、漏斗状石刻,石片刮削器等多件,现均存放在市博物馆。桃花涧遗址中没有出土陶片,因此将它定位旧石器晚期遗址。

【桃花涧】

桃花涧是锦屏山最长的一条山涧,全长4.4公里,发于锦屏山最高峰---马耳峰。为什么叫桃花涧呢?因涧两侧长有许多野桃树,每年春和景明,粉红的桃花开遍了山涧而得名。花瓣随风飘落,正映对了“红雨纷纷夹涧桃”这一美景的形象刻画。蓝天、白云,溪水,是不是让你们感到莫名的轻松和自然呢?大家看到那个美女雕像了吗!她就是桃花涧的形象代言人---桃花女。这里有一个关于她的传说,相传这里有一姓谢的女子,世代行医,一生只爱桃树,爱桃木细、花鲜、果甜。有一年瘟疫盛行,夺去许多人的生命,村民们苦不堪言,此女子便采桃花为药引,煎水给众人服用,服后即愈。而不收病人一分一毫。被她治好的病人不知如何报答她,便在她的影响下,自发的带着不同品种的桃苗,在涧的两侧载满了桃树,所以才有今天的桃花涧。据“顾志”记载:在云台山正西岭外塘,有谢氏女聪慧通医,宅后有桃一株,病者乞桃煎水服即愈,人以金帛款女,咸不受,曰;人种桃二株利后人足矣。 【形态各异的象形石】

桃花涧两侧象形石很多,形态各异,造型逼真。有形似兔子的,称之为“玉兔望月”,名列桃花涧三十六景之一。朝桃花涧南侧的崖头上看,整个山头像一个猿人,而且五官相当清楚,景点名“猿人啸峡”。桃花涧的奇石很多,“北京猿人”下方便是一个石观音,叫“观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