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上册第3.4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二年级 上册第3.4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单元(课文) 4.曹冲称象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

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8.师生接读: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学习反思:

5.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的难点: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