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8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当抹灰层厚度大于30mm时,应按规定增加钢丝网片。

7.9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7.10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 7.11窗台、窗眉、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向外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0%,且靠墙体根部与墙面交角处做成直径50mm圆角。下部做滴水。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断面尺寸不得小于10mm×10mm,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7.12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两次刮糙层的接缝位置必须错开。

7.13外墙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前应对墙面抹灰基层进行淋水试验,试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面层涂料或饰面砖铺贴。

八、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8.2.1 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8.2.2 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

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间隙一般为5-8mm。

8.2.3 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8.2.4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8.2.5 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6mm深的打胶槽口;外墙面层为粉刷层时,宜贴“┴”型塑料条做槽口。内窗台较外窗台高10mm,外窗底框下沿与窗台间应留有10mm的槽口。

8.2.6 打胶面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密封胶,且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九、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9.1 屋面工程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出屋面的管道、屋顶风机口和空调室外机底座等在防水屋面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准确。不得在防止水层上打孔、开洞。

埋入屋面现浇穿线管及接线盒等物件应固定在模板上,以保证现浇板内预埋物保持在现浇板的下部,使板内线盒、

线管上有足够高度的混凝土层,并在接线盒上面配置钢筋网片,确保盒、管上面的混凝土不开裂。

穿透屋面现浇板的预埋管必须设有止水环。屋面现浇板下吊灯、吊顶等器具的安装固定应采取预埋,不复明事后剔凿或采用膨胀螺栓。

9.2 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当女儿墙为钢筋混凝土时,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防水层收头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钉距不大于450mm。密封材料封边,并在上部用镀锌铁皮等金属材料覆盖保护。

9.3 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基层必须洁净、干燥。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对伸出屋面的管道、人孔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含水率。

9.4 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9.4.1 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9.4.2 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

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抹压时不应在表面加浆或撒干水泥。

9.4.3 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9.4.4 混凝土保湿养护不小于14d。

9.5 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