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翼城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斜撑加固。

顶板模板采用竹胶板铺设于木龙骨上,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与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体系,立管上部插可调支座,用于调节立管的高度,将50×100mm木龙骨立放在可调支座的模型托板中,龙骨间距40—50cm,将木龙骨固定好后开始从四周铺设竹胶板,在中间收口,竹胶板和龙骨钉牢。并对模板拼缝用胶带纸粘贴,以保证接缝的严密。

具体详见专项方案《模板、脚手架设计方案》 5.5 钢筋工程 5.5.1 材料要求

钢筋进场时,材料员必须验证钢材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钢筋级别、强度等级、牌号、规格、数量、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成份、定货日期、检验部门印章、合格证编号。合格证所列的项目齐全准确,所列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成份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钢筋规格、型号与采购计划相符。钢筋质量证明书最好为原件,若用复印件时,要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

钢筋进场时,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现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吨为一批进行复试。由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方可使用。

按设计要求,经检验的钢筋必须满足: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

5.5.2 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前,料表要由钢筋工长和技术员审核,并将钢筋加工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再按料表作出试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

较为复杂的墙、柱、梁节点由配属队伍技术人员按图纸和有关要求进行钢筋摆放放样,并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交底。

施工中需要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钢筋配料应根据钢筋规格、直径、长短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

断短料,尽量减少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在弯曲机上成型时,弯心轴直径为钢筋直径的2.5倍,成型轴应加相应轴套,以便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筋弯曲需要,弯曲细钢筋时,为了使弯弧一侧的钢筋保持平直,挡铁轴做成可变挡架。

由于本工程采用的Ⅱ级、Ⅲ级钢筋有同规格的,容易混乱,所以必须加强钢筋的标识管理。钢筋从原材进场堆放、加工后的成品钢筋堆放都必须按不同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并标识,必要时施工现场设专人分类、发料。

箍筋制作:按类型制作样板箍筋,检定合格后,套定样板制作,端部做135°弯钩、平直段长度≥10d确保准确无偏差。

5.5.3 钢筋连接

钢筋的连接形式:纵向钢筋为闪光对焊,板墙竖向钢筋为绑扎搭接,柱竖向钢筋为电渣压力焊。

直径大于12mm的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和单面搭接焊,柱子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施焊前先试焊,焊件合格后方准进行施工。每一楼层中以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从每批成品中切取试样进行拉伸、弯曲试验。

钢筋的焊接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钢筋加密区范围内,且同一截面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焊接接头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较大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不宜有两个接头,且有接头的受力筋的截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小于钢筋直径10倍。

5.5.3.1 闪光对焊

对焊前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以免在夹具和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此外,如钢筋端头有弯曲,应予调直或切除。

施焊时,首先连续闪光,使钢筋端部闪平。

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触,以利于均匀加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轴线相垂直。

焊接完毕,待接头处由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地取出钢筋,

以免发生弯曲,同时趁热将焊缝的毛刺打掉。

焊接场地应有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骤然冷却,发生脆裂。 5.5.3.2 电渣压力焊

焊前对钢筋端部的锈斑清除干净。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钢筋的焊接端部力求挺直。

装焊剂时钢筋四周均匀一致,焊剂回收使用时排除一切杂质。

避免电弧电压过高,缩短电渣过程,使钢筋端面呈微凸状,及时进行顶压过程。

接头焊包应饱满和均匀,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

5.5.4 钢筋安装和绑扎

绑扎钢筋前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墙柱插筋采用定位筋和梯子筋固定。定位筋和梯子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和梯子筋拆除后要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的严禁使用。

直径≤12mm钢筋采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mm钢筋采用20号铁丝绑扎。

铁丝绑扎钢筋的拧扣丝尾均面向结构构件内侧,确保丝尾不触模板。 5.5.4.1 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基础底板的上部钢筋在支座1/3范围内连接,下部在距中1/3范围内连接。各受力钢筋之间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 接头形式 绑扎搭接接头 焊接接头 受拉区 25% 50% 受压区 50% 不限 基础纵向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接头相互错开并设在受力较小处,上部钢

筋接头位置在梁跨度三分之一靠支座处,下部钢筋接头在梁跨中处,并按50%错开。

底板钢筋绑扎时先清理好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在防水保护层上放出轴线,根据墙体轴线弹好墙体、门窗洞口位置线,并标出底板钢筋以及墙柱插筋位置线。每根底板钢筋位置线用至少两个粉笔点来标识,墙柱插筋在插入部分的底和顶用红漆标点标识。

底板为双层钢筋,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自检,确保钢筋排放无误、无偏位、接头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上层钢筋的绑扎。

为了确保上层钢筋的标高和水平位置,同时考虑到钢筋由于自重而产生挠度变形,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22钢筋制成的马凳作支撑,支撑间距≤1.2m,梅花形布置,必须保证上层钢筋网片正确位置。

底板钢筋的弯钩,下排均朝上,上排均朝下。

钢筋网的绑扎: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型,朝向混凝土内部,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

底板及基础梁上筋绑扎完以后,在其上(用红漆标识)放出柱、墙、门洞位置线(控制插筋)。基础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

多层排列的基础梁受力钢筋相邻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短钢筋。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成八字形。

5.5.4.2 墙体钢筋绑扎

修整预埋钢筋,根据所弹墙体位置线调整、理直、除锈清理污染物,位移偏差大者按小于15°角(1:6斜度)调整至正确位置。

墙体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水平筋在外,竖筋在内。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钢筋连接,拉结钢筋横向和竖向间距均为600mm,采用梅花形布置。

门洞口加固筋与墙体钢筋同时绑扎,钢筋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墙体钢筋控制制作梯子筋:梯子筋用比墙筋直径大2mm的钢筋制作,梯子筋控制竖向筋在水平向设于墙高中部、上部各一道,控制水平筋在墙两端头竖向各设置一道,墙长度大时中间加设。绑扎完后,竖向梯子筋及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