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9 -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北京市昌平区2019 -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

析)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既中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A. 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C. 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良渚文化已经有了阶级的区分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故答案为D;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良渚文化在长江流域,A错误;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时期时代,B错误;秦朝才建成君主专制国家,C错误。 2.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为了加强周天子的政治统治,西周实行了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内外服制 A.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周建立后,周天子为了加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以宗法制分派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②③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让贤能的人继任领袖,当时是原始社会,①错误;内外服制度是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不是西周统治制度,④错误。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A. “仁”

B. 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D. 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B. “相生相胜” C. “道” D. “非

1

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理念是“仁”和“礼”,故答案为A;B是阴阳家学说,C是道家学说,D是墨家学说,均不是孔子思想,排除。

4.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以列侯所献酎金(助祭宗庙所用的黄金)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削弱了王国势力。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还有 A. 尊奉黄老之道 C. 颁布“推恩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武帝以黄金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候106人,削弱了王国势力,除此之外他还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从而达到继续削弱王国势力,故答案为C;遵奉黄老之道,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的政策,到汉武帝时不再实行,也不是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A错误;汉初对地方统治的政策是郡国并行制,B错误;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标志西域正式成为中央政权,不是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D错误。

5.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下列史实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 “文景之治” 盛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武中兴”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与蔡伦改进造纸术处于同一时期,故答案为B;A是西汉时期,CD是唐朝,与蔡伦不是同一时期,排除。

6.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设置西域都护府

2

A. 江南开发 一 【答案】B 【解析】

B. 民族交融 C. 政权并立 D. 南北统

【详解】据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的砖画“制作蒸馍与烙饼”“食用烧烤食品”可知,这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表明汉人与胡人的生活习俗相互交融,故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答案为B;画砖是出土于甘肃,不能体现江南开发,A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汉人学习做胡人的食品,没有体现政权问题,CD错误。

7.《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 A.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变得富庶,是因为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江南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故①②③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魏的经济发展,不会推动南朝刘宋的发展,④错误。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8.隋朝时,科举制度形成。唐朝时,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 A. 按品德和家世选拔人才 C. 缩小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答案】D

B. 由中正官评定人才 D. 更加的公开和公平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解析】

【详解】九品中正制注重德才来选取官吏,但是在后期被世家大族垄断,而科举制度是注重人才的学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显示出更加的公开和公平,故答案为D;AB是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方法,排除;科举制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C错误。

9.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诏书才算合法。”由此可知,这种做法 A. 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度 C. 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军国大事都有中书省起草,送皇帝画敕后,送门下省审核,如不同意,要退回重新起草,最终由中书和门下共同认可,这道诏书才算合法,这样集两部门的审定是为了减少决策的随意性,答案为C;材料只是说明诏书的起草和决策问题,没有谈到政府执行力度,A错误;材料内容是对相权起到制约作用,不是剥夺宰相权力,B错误;D明显错误,唐朝的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排除。

10.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A. 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

地位

B. 剥夺了宰相权力 D. 废除了君主专制

C.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 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体现出理学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答案为A;B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排除;C是朱熹的观点,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