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湖南省水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湖南省水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态之魂。为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依法治水意识,湖南省水利厅和湖南日报联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一、本次知识竞赛由湖南省水利厅、湖南日报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

二、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名,奖励1000元;二等奖15名,各奖励500元;三等奖30名,各奖励200元;纪念奖150名,各奖励50元。拟于五月下旬举行发奖仪式,届时,《湖南日报》和湖南水利网站将公布获奖名单。

三、本次竞赛试题共100题,请将答题卡寄到湖南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答题时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答题截止时间为3月31日。邮寄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370号,邮编410007,电话:0731-5483529,传真:5548419。联系人:王玉成、廖长青。

1、湖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B )亿立方米。 A、 1500 B、 1689 C、 1820 2、我省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 C )。

A、地下水 B、 冰川 C、 降雨 3、湖南省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 A )。

A、 湘江 B、 沅水 C、 资水

4、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 B )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A、 有效 B、 可持续 C、综合 5、水法中的水资源是指( C )。

A、 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 B、 海水、淡水 C、 地表水、地下水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 C )。 A、水利建设规划 B、 工程建设计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7、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B )。

A、 生态环境用水 B、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C、农业用水 8、国家对水资源实行( C )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A、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 B、分级管理与分部门管理 C、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

9、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C )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A、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B、 国务院有关部门 C、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 C )工作。 A、 开发、利用 B、治水和管水 C、统一管理和监督

11、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 A )社会。

A、 节水型 B、 生态型 C、可持续发展型

1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 A ),培育和发

展节约用水产业。

A、推广体系 B、管理制度 C、推广模式

13、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 B ),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综合治理 B、涵养水源 C、加大投入

14、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 A )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A、先进科学 B、综合 C、有关科学

15、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 C )给予奖励。

A、 水行政主管部门 B、有关部门 C、人民政府

16、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国家鼓励对(A )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 A、 雨水和微咸水 B、 再生水 C、 地热水

17、水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有( C )的义务,( )的义务,并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 )的义务。

A、保护水资源 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工程 B、节约水资源 防治水灾害 保护水资源 C、节约用水 保护水工程 保护水资源

18、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 A )规划。 A、统一制定 B、统筹考虑 C、统筹布局

19、综合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 B )。

A、总体规划 B、 总体部署 C、总体方案

20、专业规划,是指防洪、治涝、灌溉、航运、供水、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 A )、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节约用水等规划。

A、水资源保护 B、水体保护 C、水域保护

21、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 B ),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A、整体规划 B、流域规划 C、地方规划

22、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A ),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A、相协调 B、相统一 C、相一致

23、制定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 C )考察和调查评价。 A、实地 B、综合 C、综合科学

2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 C )建设。 A、信息化 B、信息平台 C、信息系统

25、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 C )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A、流域 B、综合 C、流域综合

26、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 A )批准。 A、原批准机关 B、水行政主管部门 C、上级部门

27、水工程建设涉及防洪的,依照( B )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A、防汛 B、防洪法 C、防洪

28、建设水工程,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符合( C )规划。

A、流域 B、区域 C、流域综合

29、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坚持兴利与除害( A ),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

A、 相结合 B、并举 C、相统一

30、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 A ),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A、 科学论证 B、精心组织 C、反复论证

3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 B )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A、开发与利用 B、 开源与节流 C、开发与保护

32、开发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水资源,应当按照水法规定的原则,做到公平有序,并符合( C ),服从防洪安全和水工程运行安全的需要。

A、综合规划 B、水资源要求 C、水功能区划

3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 B ),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A、相协调 B、 相适应 C、相统一

3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灌溉、排涝、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容易发生盐碱化和渍害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 B )地下水的水位。

A、控制好 B、控制和降低 C、降低

3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 A )使用。

A、管理和合理 B、管理和妥善 C、管理和适当

36、 水法所称水工程,是指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 B )工程。

A、相关 B、各类 C、各种

37、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 C ),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

A、水源 B、 资源 C、生态环境

38、 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截(蓄)水、排水,不得( A )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A、损害 B、 侵占 C、妨碍

39、国家对水工程建设移民实行( B )的方针,按照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A、统筹兼顾 B、 开发性移民 C、统筹开发性 4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应当经( C )批准。

A、乡镇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4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注意维持江河的( B )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A、自然流量 B、合理流量 C、正常流量

42、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动,应当遵守经批准的规划;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 C )。

A、给予行政处罚 B、承担赔偿责任 C、承担治理责任

43、开采矿藏或者建设地下工程,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采矿单

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采取( B );对他人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A、治理措施 B、补救措施 C、保护措施

44、 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干流等重要河流( C ),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A、水功能规划 B、水资源区划 C、水功能区划

4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 C )意见。

A、治污措施 B、水质达标 C、限制排污总量

4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 B )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A、水源使用功能 B、水域使用功能 C、水量使用功能

47、国家建立( B )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A、水源保护区 B、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C、饮用水保护区 48、禁止在( B )内设置排污口。 A、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B、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C、水库、湖泊

49、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 B )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A、 行政主管 B、水行政主管 C、有关主管

50、从事工程建设,占用( A )、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A、农业灌溉水源 B、水源 C、灌溉水源

51、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C )开采地下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或者限制开采区。

A、严禁 B、严格限制 C、严格控制

52、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依法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可以通过( B )等方式取得。

A、承包或租赁 B、招标或拍卖 C、股份制

53、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 B )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

A、妨碍行洪 B、阻碍行洪 C、影响行洪

54、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 A )、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A、河势稳定 B、河流走向 C、河流稳定

55、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 A )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A、防洪标准 B、防汛标准 C、防汛指标

56、国家实行( A )制度。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河道采砂许可 B、河道采砂准入 C、河道采砂批准

57、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必须经到级以上人民政府( B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