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传记读后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熊彼特传记读后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他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1950年,他又被推选为新近在巴黎成立的国际经济学会的主席。然而这些荣誉与熊彼特已经取得的成就相比来得太晚了,1950年1月8日,他与世长辞。《经济分析史》在他去世后由他的遗孀伊利莎白编辑整理并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而他为之花费了几乎一辈子并受尽煎熬的《货币理论》知道1970年才与世人见面。

二、 主要著作和思想

1. 著作

熊彼特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作品,包括经济学专业论著、经济学论文、经济评论、经济政策评论等。主要的论著有1908年出版的 《国民经济理论的实质和主要内容》 、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德文版)、1926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 修订版、1939年出版的《景气循环论》 、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以及1954年由其遗孀整理出版的《经济分析史》等。

2. 主要经济理论及思想

(1) 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的科学

1914~1925年,年轻的熊彼特完成了《研究与方法论史的新纪元》。在这本著作里,熊彼特建立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发展的基本信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已知的关于经济的真理??这一观点表明熊彼特是一个纯粹的科学主义者,他坚持认为经济学本来是而且应该一直是一门纯理论的科学。这也是他特别反对甚至是鄙视凯恩斯学说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凯恩斯继承了他的导师马歇尔的理论,认为经济学研究是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质的。因此,熊彼特也对罗斯福政府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实施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事实上,他曾多次在公众场合批评罗斯福新政。 (2) 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就是他的创新理论,创新理论中包含着很多极具独创性和远见的观点,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字眼有“创新”(Innovation) 、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这几个理论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所谓“创新”就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熊彼特高度赞扬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在熊彼

- 5 -

特看来,企业家不同于资本家,也不同于一般人,他们是创新的灵魂,“没有裙带关系”,是“真正冲破所有束缚的杠杆”,是实现生产手段“新组合”的实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特殊类型,是熊彼特眼中真正的“英雄”。在《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中,熊彼特写道:

……我们将企业称为新的优化组合……企业家作为经济主体之一,其职能就是把这种优化组合付诸实践,而这将是积极因素。

然后,熊彼特笔锋一转——创新(新的优化组合)带来的丰厚回报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为不停的有后继者被吸引进来效仿创新企业家的做法并分割他们的利润,最后甚至把他们比了下去。于是,市场上的企业就在这种“创新—效仿—优胜劣汰—创新”中处于不断的起伏跌宕之中。熊彼特把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称为“永不停歇的创造性毁灭之风暴”。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理论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经济周期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意识到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者有新的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经济形势好转、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变得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也就是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着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到的下一次萧条。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是同源的。但熊彼特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身产生的动力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将因承受不了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

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企业家理论并不是熊彼特的创新,阿尔伯特·沙弗、克拉克、陶西格等人在他之前就谈到了企业家。熊彼特在借鉴他们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创新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3) 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的最后一章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是平稳的,而是呈现波浪式的运动,即“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这个理论在他1939年出版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一书中达到顶点。在这本书中,熊彼特还是用“创新”来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征。

熊彼特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增长因素、外部因素和创新。所谓

- 6 -

“增长因素”是指人口的增加,但这并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外部因素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制度变化、经济政策等等。但熊彼特认为仅仅从外部因素去探讨经济波动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创新才是经济周期的内在动力,经济周期的产生与企业家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像一棵树的生长那样均匀的向前发展,而是跳跃式、有升有降的向前发展;而出现这种发展模式的原因就在于创新的不均匀出现创新在不同的时期里以不同的密度出现,时断时续、时高时低,于是就产生了经济周期;而创新的周期性出现又是因为企业家和新企业的出现呈现出集群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特征。

(4)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虽然熊彼特憎恨社会主义,但他却相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偏向社会主义的。在他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熊彼特总结了资本主义的9个特征:私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交换经济和自由竞争站统治地位、无剥削、效率高、创新、经济发展呈周期性、爱好和平、消灭贫困和低失业率;尽管具有这9个特征,资本主义还是必然瓦解,这时自然规律,即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过程(自我毁灭过程)。而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有三种途径:“成熟状态下”的和平过渡、“不成熟状态下”的暴力革命和“变法”前的社会主义政策。熊彼特是当时美国唯一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有些地位的经济学家,以至于有人直接说熊彼特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3. 熊彼特经济理论及思想的特点

(1)重理论,轻实践

熊彼特始终认为,经济学不是应用学科,而只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对经济学的探讨和研究只应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不能把经济学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几乎在他每一本著作的序言中,熊彼特都会强调,他所研究的内容只是理论上的探讨,不给出任何有关政策的建议。因此,熊彼特对于凯恩斯把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捆绑在一起的做法不屑一顾,认为凯恩斯玷污了经济学的纯洁性。当然,致力于挽救深陷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泥潭的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也受到了熊彼特的无情炮轰。 (2)反对经济学流派,主张兼容并蓄

在熊彼特的第一部著作《国民经济的实质和主要内容》中,熊彼特指出经济学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而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理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数学方法、制度分析法、心理分析法、静态分析法以及动态分析法等等。在

- 7 -

一次演讲中,他也强调:

……我从未想过要创建一个熊彼特学派。它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经济学不是哲学而是科学,因此在经济学领域不应该存在任何学派……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熊彼特也从来不把自己的经济观点强加给学生,从不把自己的思维模式灌输给年轻人,他总是热情地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虽然他不同意马歇尔的功利主义思想,但他仍然认为马歇尔是历代最伟大的几位经济学家之一。 (3)推崇数理经济学

熊彼特坚信,数理知识的应用能够大大推动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因此,他坚决支持经济学研究必须要以数学为导向,推动数理经济学的发展。

1930年,在熊彼特的积极努力下,世界计量经济学协会成立了。这时一个致力于宣传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的国际组织。

1933年秋季学期,在他的极力敦促下,哈佛经济学院开设了一门名为“数理经济学导读”课程,他毛遂自荐来教这门课程。但是,虽然他本人对数理经济学几位热衷,但事实上他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数学训练,数学水平相当初级。于是经济学院最终决定把这门课交给在这方面非常擅长的华西里·里昂惕夫来上。总之,熊彼特推动数理经济学发展的愿望最终达成了。

1938年,克拉姆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数学技术对经济学家的用途的文章。1945年,熊彼特和克拉姆决定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写一个小册子,介绍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知识。这本书于1946年出版。

三、 读熊彼特的感悟

读完熊彼特的这些传记,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对青年学生不遗余力的引导和在经济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熊彼特不糊与那么多经济学家结下深厚的友谊,也不会如此深受他的学生爱戴。这一点他的学生们感受最深。任教于波恩大学时,他身边市场围绕着一群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组成了波恩著名的熊彼特研讨班。他的学生汉斯·辛格后来描述说:

……我们小组的活动围绕着熊彼特旋转,他成为我们的偶像和导师。那句“一个好老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