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7、对于恒定性资源利用来说,主要的经济问题是收获的最佳时间安排问题。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明智利用要求尽早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8、最优庇古税是使排污量高于最优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税),此时边际外部成本低于边际私人纯收益。

9、穷人采用的贴现率较高,偏重于即时需要而忽略可持续要求,这种情况常导致环境退化;环境退化反过来又使贫困难除。

10、真实储蓄=0:GNP不论经济增长与否也不论低速高速,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都基本相等,即经济和净储蓄与资源与环境损失相抵消,这种情况为不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共 48分) 1、简述资源无价值的弊病。

2、简答缓解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3、内蒙古草原实施草场休牧、禁牧、轮牧、舍饲的经济学分析。 4、比较两类环境政策并说明转型的必要性。

5、什么是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对EKC的解释观点是什么? 6、根据下图以伐木为例阐述经济的外部性。

四、论述(30分)

1、根据下列素材试述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改革的对策。

近20名院士尖锐的指出:中国日益加剧的水荒困扰缘于水权虚位,当前的水权制度安排是水权模糊带来的内部管理费用和用水效率损失与行政配水所带来的成本失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用水、排水、上游与下游、干流与支流之间的部门和地区条块分割的“多龙管水” 国家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将水资源的经营权委授给地方或部门,而地方或部门本身也不是水资源的使用者,他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给最终使用者,水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相分离,所以导致水权的非完整性。“水从门前过,不用白不用,多用比少用好”。体制问题不解决,也就谈不上水权和水价,更谈不上水市场和水业的建立,就不能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2、比较环境经济政策的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并绘图说明其应用条件

3、论述耗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可以以我国的石油安全为例说明),并说明下图的含义

.

.

试卷五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概念题 ( 共12分)

1 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2 技术外部性:由于产品A的价格上升引起产品B的价格上涨,则可能刺激产品B改进技术,通过更集约的劳动来抵消产品B价格上涨的成本,这种类型的外部性。

3、有效率的污染水平: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的水平达到环境容量时,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4、无费用选择法 :通过询问个人在不同的物品或服务之间的选择来估算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该法模拟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选择方式,给被调查者两个或多个方案,每一个方案都不用被调查者付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被调查者而言,是无费用的。在含有两个方案的调查中,需要被调查者在接受一笔赠款(或被调查者熟悉的商品)和一定数量的环境物品或服太湖湖水

5、内涵资产定价法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6、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绿色国内生产净值=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自然资产减少) 二、判断题 (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48 分) 1、简述资源无价值的弊病

(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3)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

(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 (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6)“公共财产”问题 2、简答缓解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

.

.

(1)降低人口数量控制资源的自然需要。

(2)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3)发展资源贸易。增加制成品和劳务的出口换汇,以扩大初级产品进口。 (4)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循环经济。 (5)加强投入,开发并生产替代产品。

(6)开源与节约利用资源并重,重在节约,以构建节约型社会。 (7)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以资源产品价格的上涨为条件。 (8)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和政府调控管理。

3、内蒙古草原实施草场休牧、禁牧、轮牧、舍饲的经济学分析。

对于可再生生物资源来说,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是安排采伐放牧的最佳时间应考虑利率收益使砍伐量和放牧量小于和早于最大产出量。内蒙古草原实施草场休牧、禁牧、轮牧、舍饲,可以使草场资源有充分的时间调养,含蓄生产力,保证持续利用,在经济上对自己是有利的。

4、比较两类环境政策并说明转型的必要性 政府直控型优点缺点: 优点:政府宏观环境管理内容创造和维护环境权益合理交易的秩序,如环境立法、制定环境标准、协调政府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监测并公布环境质量状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意识、传播环境科技信息等等。 缺点 1.行政直接操作实施,耗费较多的财政资源。 2.环境管理的机构不全,人手不足,条件缺乏,资金太少。 3.环境污染主要是大量分散小规模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管理不当的大企业造成的,所以不适合“微观环境管理。 1、 明确政府和社会的各自优势在于具体的环境冲突的化解方面。 2、 明确权益对行动的激励关系,创造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 3、 扩展社会环境权益建立各种社会环境组织。如环境监督权、环境知情权、环境索赔权、环境议政权等;如环境非政府组织、环境权益代理公司等。 4、 调整政府环境管理方式。一是适当简化环境管理制度;二是建立环境裁决机制;三是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政府环境管理方式的调整,社会力量置于基础性地位,并非仅仅“参与”。 社会制衡型的优点

5、什么是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对EKC的解释观点是什么?

库茨涅茨提出的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这一收入差距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被称为库茨涅茨曲线。而污染物的排放与收入差距一样都与人均收入存在倒U型的关系,因此称之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有三类:能力论、需求论、相关论。

1、能力论 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就必须依靠经济实力的支撑。早期阶段,资本都用于发展经济,很少或根本没有资金用以环境保护,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资源的消耗,使环境质量下降;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可以拿出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投入环境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们经常用环境保护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表征政府在环保投入方面的能力。

2、需求论 环境舒适的需求具有收入弹性,直到消费者的收入较高的水准时,对环境的需求才在其预算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随着人均收提高,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因而对环

.

.

境更加关注,愿意为获得高的环境质量支付更金钱。

3、 转移论 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变迁、城市化、技术进步等是环境质生相应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经济结构中污染行业减少转移到其他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拥有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使污染水平下降,而污染转移到农村。 6、根据下图以伐木为例阐述经济的外部性。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但是一个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森林时,其砍伐水平由边际效益MB和MPC决定,这时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时,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因此,如果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效纠正,也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四、论述题(24分)

1、 根据素材试述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改革的对策。 答:(1)确立国有(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水权的产权结构。

划分为四种形式。全民所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水权称为国有水权;流域各地区共同拥有、委托流域管理机构管理的水权称为流域水权;流域内各地区分别拥有、地方政府管理的水权称为区域水权;区域内组织或社团拥有的水权称为集体水权;当然和国有水权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是私有水权。

(2)用好取水权。水资源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取水权和用水权。根据《水法》规定:无论是直接从河道、地下取水,还是利用河流水能发电,都需要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许可证;按照规定的地点、期限和水量取水;水资源有偿使用。

(3 )建立取水权的有偿转让制度。取水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可以在国家监控下实行水权转让。权交易将在各地频频出现。如南水北调中,甲市购买了水权,当水用不了而乙市又需要水时,就会有水权的转让,这种转让当然是有偿的。用水需求发生竞争时,也会发生水权转让。又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可能要占用农业用水,则会出现农业用水向城市的转移。

(4)调整水价,节约用水。水价的构成定为三块,即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国家给政策,允许现在水弹性的涨价,旺季高价,淡季低价,涨价的钱拿来作为资本金注入 水资源重新配置。

(5)水业上市。水业将是21世纪最大的行业,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石油在20世纪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将成为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商品。

(6)开发水市场,用水权交易。水市场如果放开了,将会卸掉政府沉重的包袱。各大水公司竞标取得经营权。实施水权交易,调盈补缺,合理交易和分配水权,使水资源有效配置。 2、比较环境经济政策的庇古与科斯手段并绘图说明其应用条件

这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使外部费用内部化;但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不同,它主要表现在: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掌握的信息以及环境管理;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