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4、在某种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该资源一旦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就不能同时用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即选择了一种机会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机会。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利益。

5、被调查者不必自行说出一个确定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数额,而是被问及是否愿意对某一物品或服务支付给定的金额,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不断改变这一数额,直至得到最大支付意愿或最小的接受赔偿意愿。

6、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的水平达到环境容量时,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7、国民生产总值必须扣除商品和服务的消费,生产设备的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损失后的剩余部分,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储蓄能力。 二、判断题 ( 共 1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 (共 50 分)

1、简答目前中国的十大环境问题: (1)污染日益加剧。(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 1%。水域污染问题突出。(由于近90%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造成全国七大流域中的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城市河段则近90%的水质超标。目前,我国近8亿人口不得不饮用污染超标水。)

(2)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噪声污染普遍超标。城市交通噪声大部分超过70分贝限制。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3)水土流失难以遏制。全国三分之一耕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相当于损失4000万吨氮磷钾肥。

(4)荒漠化不断扩展。全国已有沙漠、戈壁、荒漠相当于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而且每年还有2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相当于二个香港的面积。许多地方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大沙漠距离首都北京只有90多公里。我国西北地区相继出现了7次大范围的沙尘暴、北京出现四次沙尘雨、上海也出现了泥雨现象。

(5)频危物种生境缩小。熊猫、华南虎、金丝猴等野生动物分布区缩小,种群数量骤减。建国五十年来,已有200多种高等植物灭绝、400多种野生动物濒临危境。 (6)水资源呈现短缺。(华北、胶东、辽中南、西北地区和300座城市常年缺水。因缺水全国每年粮食减产50亿斤,工业产值损失近1000亿元。)

(7)地逐年减少。每年全国净减少耕地500万亩。全国遭受污染的土地已达1.5亿亩。 (8)森林资源严重短缺。全国人均森林面积1.65亩,仅为世界人均面积的15%.今年,全国木材缺口多达1亿立方米。 (9)另根据国家统计,2003环境污染全国每年造成85万人过早死亡,740万人患支气管炎,国家每年为此开支340亿美元。 2、目前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有那些? (1)、以庇古税为基础的污染税或排污收费,主要是通过政策手段调节市场。 (2)、基于科斯理论,由戴尔斯最早提出的可交易的许可证,其基础是一个新建立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3、资源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现代经济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市场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关键是解决三大问题:资源稀缺、外部性和财产权。 4、资源保护与环境改善的经济、政策途径

(1)、使有害活动非法:通过有关法律制定污染标准,限制有害活动,保护有关资源,

.

.

利用法律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2)、惩罚有害活动:对排入大气和水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污染和不必要的每一个单位资源耗损征税。

(3)、使用权商品化;建立市场污染权和资源利用权,出售可允许污染到估计的最适水平的权利,以及对公共土地或其他公共资源开发使用到一定程度的权利;使这些权利商品化,以市场机制加以约束。

(4)奖励有益活动。以税收所得鼓励和补贴安装了治污设备的企业和个人,奖励那些通过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通过发明更有效的加工工艺和设施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利用和耗损的单位和个人。

(5)让纳税人负担,而未将外部成本内化。导致污染和资源耗损高于适当水平,把外部成本转嫁到他人身上,而污染者和耗损者则能得到最大化的近期利润 5、简述均等边际原则在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当我们利用有限资源时,应将它适当地分配给各种用途,使其 在每一种用途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这样才能使各种用途的总报酬最高。这个原则鼓励经营者将资源向能得到更多纯收益的事业转移,并把投入在各种事业之间作恰当分配,以能使其总报酬达最大。 6、简述GDP存在的缺陷

一是不能完全体现经济总量的所有指标,如地下经济、非市场交易的物品与劳务,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等;

二是不能反映除了收入以外的其他福利指标和幸福感,如闲暇、分配不公、社会文明等;

三是GDP只考虑当代人的收益最大化,没有考虑长远的收益最大化(代际均衡),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是没有考虑收入的区际差异和代际间的差异。 7、简述影响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因素 (1).政策可接受性(2).相关政策的制约(3).管理的可行性(4).公平性的考虑(5).对市场竞争力的担心(6).产业政策。 四、论述( 共20 分)

1、绘流程图揭示生产、资本积累、消费、环境管理和环境的关系,说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生产框:获得来自环境框的不可再生资源M(作生产中的劳动投入);获得来自资本积累框的折旧D和资本服务流K,获得来自消费框的废弃物RH(作为生产原料重新利用)和

.

.

劳动力LH1。同时,生产框向消费框提供消费品C,向环境框排放废弃物ZP,向环境管理框提供环境治理所需要的投资IP和排放需要治理的废弃物EP,向资本积累框提供投资GI;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一部分得到重复利用。

消费框:获得生产框提供的消费品C和来自环境框的服务流Y。消费框产生的废弃物,或直接排入环境,以消费框指向环境框的箭头ZH表示;或者排入生产框,在那里得到回收利用,用RH表示;或者排入环境管理框,在那里得到处理,用EH表示。消费框同时要向生产框和环境管理框提供劳动力LH1和LH2。消费框把污染物转给生产框时要付给一定的费用。

资本积累框:表示经济系统中的资本存量,提供用作生产要素的服务。资本积累框获得来自生产框的总投资GI。由于磨损和消耗,资本存量会贬值,从积累框到生产框有一个因折旧产生的废弃物流D。D有两个经济效应:第一,它意味着资本存量的减少;第二,它增加了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流量。D作为原材料回到生产框,这种流量是可以再循环的。资本积累框还向生产框提供资本服务流K。

环境管理框:获得来自生产框和消费框的废弃物EP和EH,获得来自生产框的用于环境治理的投入IP和来自消费框的劳动力LH。治理后的废弃物ZE排入环境。

环境框:环境框向生产框提供原材料M。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它对消费框产生一个服务流Y。一般来说,这种服务流量将随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环境的改善而增加。环境接受来自生产框、消费框和环境管理框的废弃物ZP、ZH和ZE。环境质量受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工作两方面的影响。

进入这些方框的物质与离开这些方框的物质一定保持平衡。故 对生产框有:M+RH+D=C+GI+IP+ZP+EP 对消费框有: C=RH+ZH+EH 对环境管理框有:IP+EP+EH=ZE 合并得出:M+D=GI+ZP+ZE+ZH 或者M-(ZP+ZE+ZH)=GI-D=NI

式中NI表示净投资。由此得出,来自环境的物质净流出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净积累。 意义:一方面它表明不能作为资本存量积累的那部分的原材料最终要归于环境。另一方面,它可以引伸出一个结论:在给定净资本积累量NI的前提下,如果不存在某些刺激使排入环境的污染物(ZP+ZE+ZH)保持低水平,那么自然资源的采出量M将会相应提高;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超量使用是密切相关的。即净储蓄等于净投资减去利用环境处理废弃物的费用。

2、贴现和贴现率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环境管理机构应允许污染物倾倒,直至每多倾倒一单位废弃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其所需的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同时该机构应治理环境,直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环境治理的社会成本。

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对环境容量利用过度甚至损害环境容量,同样是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

贴现率低时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小于贴现率高时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 降低贴现率对可耗尽的自然资源起到保护作用。相对较低的贴现率可以使更多的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财富转移给下一代,有利于世代公平,对于资源的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反之,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如果某一项目方案的净效益比率(净效益和费用的比率)低于其机会成本率,那就应该放弃这一项目方案。

贴现率必须大于零。每个人都愿意现在而不是将来得到同样价值的东西,因为未来具有

.

.

风险和不确定性,人们无法保证未来自己的存在和意外事情的不发生;受边际效用的时间性影响,边际效用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人们通常认为未来的单位价值效用会低于目前的效用。 由于贴现是过程,贴现率是计算指标,贴现 是当代人为后代人的发展支付 的代价,所以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采取高贴现低的贴现率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 五、填表(6分)

将空白处环境影响与评价技术选择的对应关系填出

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选择 直接市场价值评估法 防护支出法 重置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法 疾病费用法 防护支出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旅行费用法 内涵资产价值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生产力 健康影响 舒适性 存在价值

(试卷五)

一、概念题 ( 共12 分) 1 相对稀缺 2 技术外部性

3、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4、无费用选择法 5、内涵资产定价法

6、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二、判断题 (共 10 分, 在题号前划×或√)

1、由于可更新资源的出现,会加速可耗竭资源的开采,结果是可耗竭资源比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耗竭要快。

2、边际开采成本越大时,因为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开发,未来因节省资源而获得的净效益也会越小。

3、资源产品的使用寿命越短,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少,回收利用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使用率并通过重新利用废弃产品,减少对资源的需求。

4、只有当某种环境容量被充分利用时,末端处理的方法才是有效的,否则,必然会造成某种形式的污染,而不能最终解决环境问题。

5、一般来说,捕捞成本越低,贴现率越高,有效工作量水平超过与最大可持续产量相联系的工作量水平的可能性越大。如果边际捕捞成本为零,静态有效可持续产量和最大可持续产量就会相等。

6、对不超标的污水排放征收排污费和由低收费标准向高于治理成本的收费标准转变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