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试卷库(8套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可以拿出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投入环境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人们经常用环境保护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表征政府在环保投入方面的能力。

(2)需求论:环境舒适的需求具有收入弹性,直到消费者的收入较高的水准时,对环境的需求才在其预算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随着人均收提高,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因而对环境更加关注,愿意为获得高的环境质量支付更金钱。 (3)转移论: 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变迁、城市化、技术进步等是环境质生相应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经济结构中污染行业减少转移到其他国家,城市化中后期,城市拥有较为完善和集中的污染控制措施拥有先进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都会使污染水平开始下降。

8、根据下列图 以伐木为例阐述经济的外部性。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但是一个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森林时,其砍伐水平由边际效益MB和MPC决定,这时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时,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因此,如果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效纠正,也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四、论述(共 20 分)

1、比较环境经济政策的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并绘图说明。

这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使外部费用内部化;都允许经济人为了实现环境目标,通过费用效益的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但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是不同的,它主要表现在: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掌握的信息以及环境管理;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建立社会成本的环境经济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科。

②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在产权制度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例如,在中国,排污收费一直是环保部门筹措资金的手段。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例如,有些人为获得赔偿,搬到排放烟雾的工厂附近居住,或在工厂周围开

.

.

设洗衣店,人为造成排放烟雾的社会成本增加,因而带来排污税(费)的增加。

当MTC与MMC交于F点,对应的边际成本和污染企业数分别MC0和Q2。此时,两种手段都可以采用。

当Q<Q2时,MMC>MTC,应选择科斯手段。当Q>Q2 时,MTC>MMC,应选择庇古手段。但在G点以左,即在Q2<Q<Q4时,政府还可以继续选择庇古手段。

而在G点以右,即Q>Q4时,由于MMC急剧回升,所以应考虑采用命令控制型手段。

2、 讨论真实储蓄状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公式中当GNP-C-δK(=当代人的净储蓄)>0时,才能实现当代人的经济增长;只有当满足下列条件才构成后代人真实储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GNP?C??K?m?n(R?g)??(e?d)>0时,

下面的分析有3种情况:

(1)真实储蓄>0:即经济较高增长,在满足了为后代人进行的教育投资后,净储蓄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使真实储蓄大于零,即当

GNP?C??K?m?n(R?g)??(e?d)>0 时,才是财富的真实增长量,供后代人发

展。这时人造资本Cm、人力资本Ch、资源环境资本Cn(和社会资本Cs)构成财富总资本的综合状况大于零。这里又有三种情况一是双高,二是双低,三是一高一低。

①双高:GNP高速增长,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都较高,但前者刚好超过后者,表明以较大的资源和环境损失换来的经济增长。这种可持续发展称弱可持续发展。(若用Ca代替人均GNP的资本量,它与真实储蓄正相关,即Ca>0)时为中国的现在就属于这种情况。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牛文元教授计算,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用生态赤字换取的,“扣除这部分损失,纯GDP只剩下78%。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对中国的统计,仅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8%,而1997年我国GDP 仅增长8.8%。据此,而中国GNP年增长率为8%则是弱持续发展或可能是不可持续发展,因为是靠括号内外的双高实现。

②双低:即GNP低速增长,而资源和环境损失更小使真实储蓄>0时为适中的可持续发展(当Ca>其它资本各自的最低限)。居世界第5位的经济大国法国2002年靠GNP年增长率2%,是适中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是括号内外的双低来实现,因此也成为了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③ 一高一低:。即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损失较小,使净储蓄和真实储蓄都较大。这种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为强可持续发展(当Ca > 其它资本的最高限时),发达国

.

.

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实现。

(2)真实储蓄=0:GNP不论经济增长与否也不论低速高速,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都基本相等,即经济和净储蓄与资源与环境损失相抵消。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接近此种情况,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而同年的GDP为8%。

(3)真实储蓄<0:即经济停滞或负增长,资源与环境损失超过净储蓄,这种情况为不可持续发展。 五、计算题(共6分)

有一宗地产,目前的纯收益为50万元,资本化率为5%,若(1)未来各年的纯收益将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元;(2)未来各年的纯收益将在上一年基础上增长1%。试分别两种情况下的地产收益价格。

解:根据纯收益等差组数递增和等比级数递增的计算公式:

(试卷四)

一、概念题 (共 14分)

1、绝对稀缺 2、经济净现值率 3、直接市场评价法 4、机会成本法

5、收敛投标博奕法 6、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7、真实储蓄

二、判断题 (共 10分)

1、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制造的产品的质量(已被消费的和未被消费的),加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质量,必然大致等于最初从自然界获取的质量。 2、庇古税的理想水平是使边际污染治理成本小于边际污染损害成本。

3、对资源环境保护项目应使用较高的贴现率,对非资源环境项目应使用较低高的贴现率。 4、当政府征收排污费时,厂商就面临3种选择:缴纳排污费、减少产量或者投资购买治污设备。

5、替代可以减少稀缺资源的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更多或更好的产品,但是也会加快新要素供给量的消耗,产生负的外部性。

6、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最终仍会耗竭,但是耗竭速率取决于需求、资源产品的耐用性和回收利用该产品的程度。一般来说价格增高会使需求量减少;资源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 7、可更新资源补充的资源耗竭的数量是很高的,可以减缓耗竭性资源耗竭速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8、私人企业对市场利率具有较快的反应。较低的市场利率对保护环境不利较高的利率对保

.

.

护环境更有利。

9、当MMC>MTC,应选择庇古手段。当MTC>MMC,应选择科斯手段。

10、真实储蓄=0:GNP不论经济增长与否也不论低速高速,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都基本相等,即经济和净储蓄与资源与环境损失相抵消。这种情况为不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 (共50分)

1、简答目前中国的十大环境问题有那些? 2、目前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有那些? 3、资源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4、资源保护与环境改善的经济、政策途径有那些? 5、简述均等边际原则在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6、简述GDP存在的缺陷。

7、简述影响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因素。 四、论述(共 20 分)

1、绘流程图揭示生产、资本积累、消费、环境管理和环境的关系,说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2、贴现和贴现率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五、填表(共6分)

将空白处环境影响与评价技术选择的对应关系填出 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选择 1. 2.防护支出法 3.重置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1生产力 人力资本法 疾病费用法 2 . 防护支出法 4. 1. 2 3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3舒适性 存在价值 试卷四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概念 (共14分)

1、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缺稀,这里的总需求包括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

2、经济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即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它是反映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净现值率高的项目。

3、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剂量-反应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