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例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⑧表所依,按照 公屡促之,必如约(《记王忠肃公翱事》) 复合词:⑨如此、如是、如许:这样

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⑩如何、如??何:怎么办、奈何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若】

动词:①像、如、似 彼与彼年相,道相似也

凝听翔(止)立,若有所伺(《柳毅传》) ②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代词:③你、你们、你的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④他、他的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隐藏)之(王充《论衡》) ⑤这、这样、如此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以若说论之(《论衡》) 连词:⑥表假设,“如果”“假如”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⑦表选择“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 ⑧相当于“和”“与”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史记》) 副词:⑨乃、才 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国语》)

⑩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复合词:⑾若何、若??何:怎么样、怎么办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崤之战》) 【善】

形容词:①好的、善良的 、好 谘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名词:②好人、好事 禁奸举善(《后汉书》)

为善最乐(《后汉书》)

③好的行为、好的方法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 ④优点、长处 采儒墨之善,摄明法之要(《史记》)

动词:⑤交好、亲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⑥长于、善于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⑦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⑧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副词:⑨友善地、好好地 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 复合词:⑩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少】

形容词:①数量少、不多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 动词:②缺少、不足、短缺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削减、减少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 ④瞧不起、轻视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⑤不满 岂少朕与(《史记》)

名词:⑥少数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副词:⑦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 “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

语都表示“一会儿”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少时,一狼径去(《狼》)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读shào

名词:⑧青年、少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子弟 王氏诸少并佳(《晋书》)

形容词⑨:年少、年轻 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⑩小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读shāo

副词:⑾表程度,稍微、略微 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 【涉】

动词:①徒步渡水 江(长江)与夏(夏水)之不可涉(《楚辞》)

②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③进入、到 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④经过、经历 于是背秋涉冬(《七发》) ⑤阅览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顾炎武《复庵记》) ⑥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胜】

名词:①胜利 此五者,知(预见)胜之道也(《谋攻》)

②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动词:③战胜、取胜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

国论》)

④胜过、超过 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原君》)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形容词:⑤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⑥盛大的 童子何知,躬逢胜栈(《腾王阁序》) ⑦高明的 十日休假,胜友如云(《腾王阁序》) 动词:⑧禁得住、忍得住 沛公不胜杯勺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副词:⑨尽、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识】

动词:①知道、认识 以羊易之,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②懂得、辨识、察觉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③赏识 素为李德裕识拔(《旧唐书》)

名词:④相识的人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刘禹锡诗)

⑤知识、见识 鄙夫寡识(《张衡传》)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 读zhì通“志”

名词:⑥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 动词:⑦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虎丘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于有于我哉(《论语》) 【使】

动词:①叫、让、命令、派遣 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使用、使唤、驱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③主使 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 ④出使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致使、导致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连词:⑥假使、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使人所恶者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名词:⑦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赤壁之战》)

⑧使者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屈原列传》) 【是】

动词:①表判断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②认为正确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形容词:③正确的、对的 实迷途之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代词:④这、这个、这样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愚溪诗序》)

助词:⑤与“惟”构成“惟??是”结构,表宾语前置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复合词:⑥是故、是以:因此、所以 近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是故圣愈圣,愚愈愚(《师说》)

【适】

动词:①往、到去 适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逍遥游》)

②女子出嫁(古代女子嫁于大夫以上的人称嫁,嫁于士和庶人称适)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③顺从、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孔雀东南飞》) ④适应、顺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形容词:⑤舒适、满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副词:⑥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雁荡山》)

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⑦刚刚、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⑧通“嫡”指正妻,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左传》)

【书】

动词:①书写、记载 秦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②写信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名词:③书信、文字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④文书、国书、奏章 昼断狱,夜理书(《汉书》)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呈书之中而已(《谭嗣同》) ⑤名册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⑥书籍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⑦书法、字体

⑧《尚书》的简称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素不闻诗书之训(《五人墓碑记》) 复合词:⑨书翰:文墨、文札

书信

【孰】

形容词:①通“熟”仔细、周详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冯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