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药)离线必做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化(药)离线必做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一碳单位:答案:一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可分解生成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称为一碳基团,或一碳单位。包括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甲酰基、亚氨甲基等。其载体主要有四氢叶酸(FH4)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5.氧化脱氨基作用:答案:肝、肾、脑等组织的线粒体中广泛存在着L-谷氨酸脱氢酶,此酶分布广,活性强,但在心肌和骨骼肌中的活性较弱,是一种不需氧脱氢酶,此酶仅能催

+

化L-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辅酶是NAD。是一个脱氢、加水、放出氨的过程。

6. 氮平衡:答案: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故每日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也维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就称为氮平衡

7. 必需氨基酸:答案:是指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蛋白提供的氨基酸。主要有8种,它们是: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8.氨基酸代谢库:答案:在血液和组织中分布的氨基酸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三、问答题

1、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哪几种? 2、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些?

3、尿素生成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各如何?

4.简述生物体内两种重要转氨酶及其临床测定意义 1、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案:脱氨基作用主要有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嘌呤核苷酸循环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中,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酮酸与α-氨基酸进行氨基的转移,生成相应的α-酮酸与α-氨基酸的过程。体内的转氨酶有ALT和AST,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内含维生素B6。

氧化脱氨基作用经脱氢、加水、放出氨。酶是谷氨酸脱氢酶,分布广,活性强,两种组织活性低(心肌和骨骼肌)。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加上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体内生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在心肌和骨骼肌则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

2. 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各有哪些?

答案:体内氨有三个来源,即各组织器官中氨基酸及胺分解产生的氨、肠道吸收的氨、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氨主要在肝中合成尿素而解毒,是氨的主要去路;只有少部分氨在肾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谷氨酰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通过谷氨酰胺酶的作用水解成氨和谷氨酸,前者由尿排出,后者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而进一步被利用。

氨可通过联合脱氨基的逆过程,再生成非必需氨基酸。氨还可以通过还原性加氨的方式固定在α-酮戊二酸上而生成谷氨酸;谷氨酸的氨基又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转移给其他α-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从而合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以合成嘌呤和嘧啶。

3.尿素生成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各如何?

答案:尿素在肝中生成,由肾排出。第一,鸟氨酸与氨及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瓜氨酸;第二,瓜氨酸再接受1分子氨而生成精氨酸;第三,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并重新生成鸟氨酸。然后,鸟氨酸参与第二轮循环。由此可见,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鸟氨酸所起的作用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所起的作用类似。总的看来,通过鸟氨酸循环,2

分子氨与1分子二氧化碳结合生成1分子尿素及1分子水。尿素是中性、无毒、水溶性很强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至肾,从尿中排出。鸟氨酸通过线粒体内膜上载体的转运再进入线粒体,并参与瓜氨酸的合成,如此反复,完成鸟氨酸循环。主要的生理意义是把有毒的氨变成无毒的尿素。

4.简述生物体内两种重要转氨酶及其临床测定意义

答案:转氨酶是催化某一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酮酸。转氨酶的辅酶均为含维生素B6的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测定转氨酶的意义:转氨酶为细胞内酶,血清中转氨酶活性极低,当病理改变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组织坏死或细胞破裂时,转氨酶大量释放,血清转氨酶活性明显增高。体内重要的转氨酶:① 谷丙转氨酶(GPT,又称ALT):肝中含量最丰富,急性肝炎病人血清GPT活性明显升高。② 谷草转氨酶(GOT,又称AST):心肌含量最丰富,心肌梗死病人血清GOT活性明显升高。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一、填空题

1. 脱氧核苷酸合成时,其脱氧核糖是在 水平生成的。

2.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特征性终产物是 , 嘧啶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 为 , 及 。

3. 嘌呤核苷酸分解主要在 、 及 进行 1. NDP(二磷酸核苷)

2. 尿酸 ?-丙氨酸 ?-氨基异丁酸 氨和二氧化 3. 肝脏 小肠 肾脏

二、名词解释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2.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1.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答案:用简单小分子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

等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进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2.分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答案:解代谢产生的嘧啶/嘧啶核苷转变为嘧啶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途径

第十章 DNA生物合成

一、填空题

1. DNA复制的保真性有赖于以下因素:① ;② ;③ 。

2. 端粒酶是一种由 和 组成的逆转录酶,其功能是 。该酶以 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作用,延伸端粒内3'-末端寡聚脱氧核苷酸的片段。

3.DNA损伤的修复方式主要有 、 、 和 四种。 4. DNA生物合成有三种方式 、 、 。

5.原核生物每个DNA分子有 个复制起始点,真核生物DNA分子有 个复制起始点。

6.拓扑异构酶Ⅰ可使DNA双链 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 消耗ATP。1.严格的碱基选择 DNA聚合酶的校正功能 RNA引物的作用

2.NA 蛋白质 催化端粒DNA的合成 自身的RNA 3.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SOS修复 4. DNA复制 DNA的修复合成 逆转录合成 5.一 多 6.一 不需

二、名词解释

1.DNA半保留复制 2.连续复制 3.引发体

4.冈崎片段 5.复制的保真性 6.端粒酶

7.重组修复 8.前导链 9. DNA的损伤

10.逆转录和逆转录酶 11. 复制子和多复制子

1. DNA半保留复制:答案:DNA复制时亲代双链DNA解开,各以每股单链为模板,利用4dNTP,经碱基互补配对,合成新的互补链。生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股链来自亲代分子,另一股为合成新链。

2. 连续复制:答案:DNA复制时,新链延伸的方向为5'→3',前导链的合成与复制叉行进方向一致,是连续合成;随从链合成与复制叉行进方向相反,先合成DNA单链片段,然后彼此连接成长链,此链为不连续合成。

3. 引发体:答案:引物酶合成RNA引物的过程中,首先在复制起始点由许多蛋白质因子如PriA、B、C、DnaB、C、T等与引物酶结合装配成复合物,即引发体,进而催化RNA引物的合成。

4. 冈崎片段:答案:随从链不连续合成的结果,生成许多带有RNA引物的DNA片段,此种合成方式由日本学者冈崎首先发现,故将该种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5. 复制的保真性:答案:也称复制忠实性,是指DNA复制过程中合成新链的碱基序列与模板链具有高度互补性,使子代DNA分子结构与亲代完全相同,从而使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真实无误地传递到子代DNA分子中。

6. 端粒酶:答案: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逆转录酶,能在没有DNA模板情况下,以自身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作用,延伸线性DNA的3'-末端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催化端粒DNA的合成,保证染色体复制的完整性。

7. 重组修复:答案:当DNA损伤较严重时,来不及修复完善就进行复制,损伤部位无模板指导,复制的子链会有缺口。此时重组蛋白质RecA的核酸酶活性将另一股正常母链与缺口部交换,填补缺口;被交换移去的母链相应片段则可以互补链为模板指导合成,填补缺口。

8. 前导链:答案:DNA复制时,双链解开,其中一股新链的合成依5'→3'方向延伸,与复制叉行进方向一致,是连续合成的,此链称为前导链。

9. DNA的损伤:答案:由自发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DNA一级结构的任何异常的改变称为DNA的损伤,也称为突变。

10. .逆转录和逆转录酶:逆转录是依赖RNA的DNA合成作用,即以RNA为模板由dNTP聚合成DNA分子。催化此反应的酶称为逆转录酶

11. 复制子和多复制子:答案:细胞中DNA复制时每个复制起点到终点间的DNA复制区域称复制子,每个复制子在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必须启动而且只能启动一次,真核生物染色体为多复制子。

三、问答题

1. 试述参与DNA复制的过程及其重要酶类的主要功能。 2. 何谓DNA复制的保真性?哪些因素可保证此特性? 3. DNA复制时为何会出现冈崎片段?其如何产生及消失? 1. 试述参与DNA复制的过程及其重要酶类的主要功能。

答案: 复制的起始: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由拓扑异构酶和解链酶作用,使DN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两条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在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在引物酶的催化下,以DNA链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引物。

复制的延长:⑴聚合子代DNA:由DNA聚合酶催化,以亲代DNA链为模板,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

⑵引发体移动:引发体向前移动,解开新的局部双螺旋,形成新的复制叉,随从链重新合成RNA引物,继续进行链的延长。

复制的终止:⑴去除引物,填补缺口: RNA引物被水解,缺口由DNA链填补,直到剩下最后一个磷酸酯键的缺口。

⑵连接冈崎片段: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2. 何谓DNA复制的保真性?哪些因素可保证此特性?

答案:保真性是制复制过程中合成新链的碱基序列与模板链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使子代DNA分子的结构与亲代DNA完全相同,从而使亲代DNA的遗传信息真实不变地传递到子代DNA分子中。

复制的保真性有赖于以下因素的作用:①复制中严格的碱基选择;②DNA聚合酶的校正功能;③RNA引物的作用。

3. DNA复制时为何会出现冈崎片段?在复制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即模板DNA链的方向必须为3'→5'。因此,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其子代链的聚合方向为5‘→3’,这一条链被称为前导链。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则是不连续的,其链的聚合方向也是5‘→3’,这条链被称为随后链。由于亲代DNA双链在复制时是逐步解开的,因此,随从链的合成也是一段一段的。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在DNA合成终止时切除引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来延长,再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最后一个磷酸酯键,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