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下册习题解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下册习题解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糙,晶粒组织越大,加工后的表面也粗糙。

2)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砂轮的修整;磨削速度;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工件圆周进给速度与轴向进给量;工件材料;切削液。

8-17 什么是加工硬化?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下,工件表面层材料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使得工件表面层硬度常常高于基体材料的硬度,这一现象成为加工表面硬化。

影响加工硬化的主要因素:刀具、切削用量、工件材料等

8-18 什么是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和退火烧伤?

答:回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以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工件表层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转变成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这种磨削烧伤称为回火烧伤。

淬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切削液得急冷作用,材料表层会产生二次淬火,是表层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组织高,但它的下层,因冷却速度慢,出现了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这种磨削烧伤称为淬火烧伤。

退火烧伤。如果磨削区的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域又无切削液的进入,冷却条件不好,或不用切削液进行干磨时,表层材料

将产生退火组织,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这种烧伤称为退火烧伤。

8-19 在两台自动车床上加工同一批小轴零件的外圆,要求保证直径为

在第一台车床加工的工件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12?0.02)mm。

值x1?12.005,标准差?1?0.004。在第二台车床加工的工件尺寸也接近正态分布,且x1?12.015,标准差?2?0.004。试分析: 1)哪台机床本身的精度比较高?

2)计算比较两台机床加工的不合格品情况,分析减少不合格品的措施。

答: 1)由题意,两机床有:?1??2

故第一台机床本省精度比较高,这是因为?小,则y大,分散范围小,表示工件愈集中,加工精度愈高。

2) 第一台机床:?3?1??0.012??0.02 故合格率>99.73%;

第二台机床:?3?2??0.075??0.02 故合格率<99.73%。

第九章

9-1 什么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

容?

答: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是指在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人们使用各种

设备和工具将毛坯制成合格的零件,直接改变了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的过程。

此过程主要包括: 1)原材料的运输、保管和准备;生产的准备工作;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零件装配成机器;机器的质量检查及运行试验;机器的油漆、包装和入库。

9-2 某机床厂年产C6136N型卧式车床5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

为10%,废品率为4‰,试求该主轴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它属于哪一种生产类型,其工艺过程有何特点? 解:

它属于大批生产。

工艺特点:毛坯特点:广泛采用模锻,机械造型等高效方法,毛坯精度高、余量小; 机床设备及组织形式:广泛采用自动机床、专用机床,采用自动线或专用机床流水线排列; 夹具及尺寸保证:高效专用夹具,采用定程及在线自动测量来控制尺寸;刀具、量具:专用刀具、量具,自动测量仪;零件的互换性:全部互换,高精度偶件采用分组装配、配磨;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详细的工艺规程、工序卡片、检验卡片和调整卡片;生产率高、成本低;发展趋势: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车间或无人工工厂,实现自适应控制。

9-3 试指出图9-45中在结构工艺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a)螺纹孔应该加工成通孔,有利于消气,保证螺纹连接的可靠性。

改进方案:孔钻成通孔。

图b)钻孔时,孔的底部应该有锥形部分,如图做成圆柱形孔尾不便于加工。

改进方案:在孔底部增加锥形部分。

图c)圆柱面和圆锥面均有粗糙度要求,无越程槽,不便于加工。 改进方案:在锥面和圆柱面相交部位增开越程槽。

图d)内孔的直径不同,均有粗糙度要求,中间细,两端粗不便于加工。

改进方案:将内孔的直径改为中间大,两端小。

图e)轴上的退刀槽宽度不一样,切槽时需要更换刀具;键槽的宽度也不相同,加工时也需要更换不同的刀具;加工起来费时。 改进方案:将退刀槽宽度改为一致,键槽宽改为相同的宽度。 图f)中央凸台未与外边缘对齐,加工时需要调整刀具且加工困难。 改进方案:将中央凸台的尺寸设计的和边缘一样高。 图g)孔设计不合理,孔底部无锥面部分,加工困难。 改进方案:将孔改为通孔。

图h)螺纹孔一边为通孔,另一边为盲孔,加工时需反转零件,加工不便。

改进方案:将盲孔改为通孔,以便于一次加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