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运动心理学(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节运动员的操作思维特点 二、运动水平与操作思维的关系:

?操作思维成绩与运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操作思维成绩与运动项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抗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操作思维成绩优于非对抗性项目。

许尚侠(1984)曾用三个筹码测验对篮球运动员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专业篮球运动员操作思维的步和时间的成绩均明显比体育学院篮球班学生好,体育学院篮球班学生操作思维步数和时间的成绩均优于师范学院非体育系学生,说明操作思维与运动操作水平有一定关系。 三、运动项目与操作思维的关系

? 许尚侠还曾对不同项目运动员操作思维的测验成绩进行了比较(各项目被试均为20,共80人)。根据测验结果(表10 -2),他认为操作思维与运动操作类型有明显关系。从事同场对抗项目的篮球运动员成绩最好,从事非对抗项目的体操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成绩较差。 第二节 运动员的问题解决有何特点

一、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必须解决哪些信息加工问题

? 运动员要完成当前任务,取得成功,必须做到什么?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分析思路,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所面临的各项任务如下: 第一,给情境特征命名并查找这些特征。 第二,寻找和探测与运动任务有关的线索。 第三,确定线索模式 第四,调整注意方向。 第五,决策。

? 二、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如何解决那些信息加工问题

?巴德和鲁利猜测,优秀守门员是利用球杆的信息(位置、速度)而不是利用冰球的信息来预测球的飞行,而初学者只是当球杆接触球时才判断出球的飞行情况。

?罗宾斯等人指出,诸如选择象棋棋着这样的复杂任务要依靠工作记忆系统,该系统有三个成分;类似于注意力的中央执行器,用于言语复述的发音或语音环,且于视觉和空间加工的视觉空间速写薄。下棋既可以进行视觉—空间思考,也可以进行言语思考,因此,选择棋着时可能三种成分都有用。

琼斯和麦尔斯曾考察了优秀的运动员和网球初学者预测发球落点的能力优秀运动员预测落点的成绩比初学者要好。

?球飞行12码距离所用时间,远远快于人对复杂刺激进行反应的反应时间和移动时间。远远快于人对复杂刺激进行反应的反应移动时间。守门员必须根据罚球手过去的习惯、可能的战术、助跑的动作甚至前一个罚球射门的情况等先行信息,在极短时间作出判断和决策。

思考与练习:

?1、操作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直觉、直觉思维、直觉决策有哪些特征?

?3、根据你所人事的运动项目特征,列出3种将战术意识分解为可以测量的心理特征的方法。 体育运动思维特征 ?体育运动思维特征

?讨论:从中国乒乓球队雄居世界乒坛50年的历程出发,谈谈操作思维与创造思维有什么关

系?

体育运动思维特征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上课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提高,并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复习操作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有关概念。

3、提高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重 点

?复习操作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有关概念。

?提高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 难 点

?把具体的体育现象或事件,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理解,找到两者的联系。并用语言有逻辑地表述清楚。

第十一章 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 ?教学目标

?了解4种不同的注意方式及其在训练比赛中的实际意义。

?了解注意分配的条件以及采用双重任务技术探索运动员注意能力的思路。 ?了解警觉、警戒、心理不应期的含义及其在训练比赛中的作用。 ?重 点

?1、了解4种不同的注意方式及其在训练比赛中的实际意义。

?2、了解注意分配的条件以及采用双重任务技术探索运动员注意能力的思路。 ?难 点

?1、了解注意分配的条件以及采用双重任务技术探索运动员注意能力的思路。 第一节 注意方式应因比赛任务不同而变化吗 (一)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指向和集中

所谓“指向性”是指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且比较持久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所谓“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深入到所选择的对象中去,使选择的对象得到鲜明、清晰而深刻的反映。

1.注意的基本过程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不能单独存在。是在心理过程这中保证心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因素其过程为: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

(2)有意注意 是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

(二)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广度)

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可通过实验测试) ?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指注意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 ?注意的分配

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从一种活动向另一种活动过渡。

二、注意方式的理论

?从70年代以来,体育运动心理学对注意问题进行研究,其中以奈德弗(Niddeffer)的研究成果最为著名。

(一)注意方式的概念

Niddeffer认为,注意因素对于运动操作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指出:集中注意于某一事物而忽略其它的事物肯定对操作活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Niddeffer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和方向

广阔-外部注意 狭窄-外部注意 广阔-内部注意 广阔-内部注意 狭窄-内部注意

二、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一)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

?很多事例表明,注意方面的问题可导致比赛的失误。例如,有些运动员不能及时自我调节以适应场地条件或对手战术的变化。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定势,且固守这种定势,很明显,这就是狭窄外部注意型运动员的注意特征。

?奈德弗根据他自己的观察和其他一些人的研究,提出焦虑和唤醒水平的升高会对注意过程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干扰从一种注意方式转至另一种注意方式的过程; ?造成注意范围的缩小。

第二节 运动员的注意分配特点 ?运动情境的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能力提高 一、运动情境的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

?研究表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同时做几件事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几项任务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则表示有些任务或者所有任务是不需要花时间去进行加工的。

?在注意分配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要求同时完成两项任务,有时就会降低运动成绩,有必要分清主次或降低其中一项信息加工任务。 二、提高注意分配能力 ?双重任务的训练

艾森克认为,双重任务成绩提高的内部机制可能至少有3个: ?操作者对一个或两个任务的注意需求减少;

?操作者提高了时间分配和注意转移策略,从而减少了任务之间的干扰;

?可能是由于操作者降低了加工双重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使双重任务的各方都能避开另一方所需要的资源。

第十二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十二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概 述 案例与分析 ·李丽珊个人资料 ?性别:女

代表地区:中国香港 项目:帆板

?为中国香港代表团首夺奥运金牌,亦是在奥运帆板项目夺得金牌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0年北京亚运会亚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11名; ?1993年世界锦标赛冠军; ?1994年广岛亚运会亚军; ?1995年世界锦标赛第3名; ?1996年世界锦标赛亚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

心理训练的科学依据和对运动员 比赛成功的巨大作用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第一次为香港夺得奥运金牌的滑浪风帆运动员李丽珊就是接受较系统心理训练的优秀运动员之一。

?她早在1991年就开始接受心理学家的帮助。在对她的心理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心理学家根据她性格活泼外向但易受外界干扰的特点,对她进行专门的情绪控制和集中注意能力的训练。这些训练主要采用生物反馈的技术,借助生物反馈测试分析系统使她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从生理指标的变化曲线波动较大可明显看出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

?心理学家教她掌握放松技能的训练方法,并要求每天坚持自我训练,定期到心理实验室接受检测。

?每当大型比赛之前,除了常规的赛前心理准备和目标设置等心理训练之外,心理学家还要带上笔记本电脑跟随她到赛场,随时为她提供心理状态变化的客观资料,同时给于必要的及时的心理调整。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决赛期间,李丽珊每天晚上都要有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心理学家在一起,利用生物反馈仪分析她当时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明确当前的目标。心理学家根据她的具体情况提供心理辅导,包括调节情绪状态,通过表象成功进一步增强信心。 -------引自《心理学简报---亚特兰大奥运会专集》 此例涉及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技术

第二节 表象训练

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

?是运动动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能辅助运动技能提高 ?能演练运动行动的策略 ?能排除干扰,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