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貌学原理期末考试题(3套)终极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3地貌学原理期末考试题(3套)终极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4.地表岩溶不发育但地下溶洞较发育是 B 的主要特征。P73.74.75 A.热带岩溶;B.温带岩溶;C.寒带岩溶;D.高山寒冷地区岩溶。 15.全球雪线海拔高度最高地带分布在 C 。P77 A.寒带;B.温带;C.副热带;D.热带

16.当气候变冷、雪线降低,各种不同类型冰川互相转化的一般顺序是 A 。P81末段 A.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大陆冰川;B. 山麓冰川→山岳冰川→大陆冰川;C.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山麓冰川;D.山麓冰川→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17.一般来说,黄土沟谷由小到大发育顺序为 A 。P130

A.纹沟→细沟→切沟→冲沟;B. 切沟→细沟→纹沟→冲沟;C. 冲沟→切沟→纹沟→细沟;D. 细沟→纹沟→冲沟→切沟;

18.随着火山岛下沉、珊瑚礁发育系列依次为 B 。P151

A.堡礁→岸礁→环礁;B.岸礁→堡礁→环礁;C. 环礁→岸礁→堡礁;D. 堡礁→环礁→岸礁; 19.断层线崖是断层两侧的断块 A 。P195

A.上升盘地势低于下降盘;B.上升盘地势高于下降盘;C.上升盘地势与下降盘相当;D.上升盘与下降盘水平错动。

20.在下列山岳风景名胜中,主要由花岗岩侵入岩体风化剥蚀形成的是 B 。

A.黄山,峨眉山,庐山;B.黄山,华山,崂山;C.峨眉山,武夷山,八达岭;D.泰山,武夷山,武当山。(在课堂上讲解花岗岩时,老师曾展示过上述山地的风景照片,可以查阅你们的课堂笔记。)

三、名词解释(每组6分,共30分)

1. 石芽与石笋:

石芽: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 P66

石笋: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的,形似竹笋,称石笋P72

2. 蜂窝石与风棱石

蜂窝石:石窝又称风蚀壁龛,是指陡峭的岩壁经风蚀后形成许多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小洞穴和凹坑,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称为石窝。(在课堂讲解石窝时,老师特别强调过,如果多个石窝在岩石上成群分布,这块岩石就可以称之为蜂窝石。可查阅你们的课堂笔记。答题时根据教材内容,再参考课堂笔记加一句话,就解释全面了)P115

风棱石:风棱石是指散布在荒漠或戈壁滩上的岩石,经风沙长期磨蚀,形成光滑的棱面或棱角,棱线常和风向近于一致。 3. 羊背石与鼓丘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P87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个小丘。P89

4. 港湾海岸与峡湾海岸 :第四纪冰后期海面上涨,淹没基岩山地或丘陵,一些山丘形成海岬,丘岭之间的低地形成海湾,岸线弯曲,这种海岸称为港湾海岸。

高纬地区,海水进入冰川作用过的区域,一些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形成向陆地伸入的狭长海湾,称为峡湾海岸。P147 5. 泥火山和隐火山(答疑)

泥火山是由于地下气体喷出而带出大量泥浆堆积而成。

隐火山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未能达到地表,在地下聚集所产生的现象。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来源;(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成为当地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4)、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导致泥石流形成。(5)、泥石流水体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6)、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7)、泥石流的形成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 画图并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图:p119. 新月形沙丘是由饼状沙堆到盾状沙丘再到雏形新月形沙丘演化而来。

由于沙堆的存在使地面起伏,风沙流经过时,风速并不相同,从沙堆绕过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将沙粒堆积在沙堆后两侧,形成马蹄形小洼地,即盾形沙丘。如果风速不断加大,沙粒会在涡流作用下不断堆积在沙堆后两侧,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雏形新月形沙丘进一步扩大和增高,产生更大的压力差,在背风坡形成更大的漩涡,沙粒堆积到一定程度,沿背风坡下滑,被涡流吹向两侧堆积,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型沙丘。 3. 简述海岸带泥沙横向移动与水下岸坡平衡剖面发育过程。

图p141. 当外海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线直交时,海底泥沙在波浪作用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做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的运动,称为泥沙横向运动。 a剖面:水下岸坡泥沙运动趋势。

b剖面:中立点两侧为上下两个侵蚀带;中立点上 泥沙向海岸运移在岸线附近堆积,形成海滩;中立点下 泥沙搬运,堆积在水下坡岸坡脚处 。

c剖面:水下坡岸演变为中立点附近连续缓倾的上凹剖面,岸线附近因泥沙堆积而变陡。

水下坡岸整个剖面上的颗粒做等距离往返而不发生位移,这一凹型坡面即为海岸平衡剖面。 4. 简述人类地貌过程分类。

(1)人类活动直接地貌过程:挖掘过程,堆积过程。

(2)人类活动间接地貌过程:风化过程,土壤侵蚀,坡地过程,河流过程,风沙过程,海

岸过程,地基沉陷。

5. 根据W.M.Davis侵蚀轮回理论,概述河流地貌发育模式。

(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阶段。河流沿被抬升的原始倾斜地面发育,水文网稀疏,在河谷之间存在着宽广平坦的分水地。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加强,河流纵比开始加大,形成跌水,横剖面呈狭窄的“V”字形,谷坡变陡,坡顶与和分水地面有一明显的坡折,河网密度增大,河谷加深,谷坡的侵蚀速度相对大于河流的下切速度,河谷不断展宽,较大的河流逐渐趋于均衡状态。

(2)河流地貌发育的均衡阶段,称壮年阶段。坡谷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相近并相交,宽广的分水地变成狭窄的岭脊。随着坡谷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坡谷逐渐减缓,山脊变得浑圆,坡谷上部的土屑通过土壤蠕动向下搬运,下坡的岩屑主要受片状流水冲刷和谷坡侵蚀,这时在坡谷下半部常形成凹形坡。

壮年期的主河一般都达到均衡状态。到壮年期最后阶段,较小的支流也渐渐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河谷比较开阔,山脊也浑圆低矮。

(3)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分水岭逐渐下降,地面呈坡状地形,河谷展宽,蜿蜒曲折,形成曲流或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如有局部坚硬的岩石,因抗侵蚀能力强或一些较高面尚未被完全侵蚀而突出的孤立山丘,称为侵蚀残丘。整个地面称为准平原,它代表河流发育的终极阶段。如果地壳再次抬升,河流下切将形成新的侵蚀阶段。

五.读图分析题(20分)

1.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下列两题(2分):

(1). 以上“天生桥”在成因上最相似的是( B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 喀斯特“天生桥”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质循环无关( D ): a.地壳物质循环;b.碳循环;c.水循环;d氮循环。 2.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两题(2分):

(3).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外力作用依次是( A ):

a.河流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4).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型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D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下图为我国四种典型地貌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5)图甲为 流水 作用形成的地貌,多分布在 山麓 地区。这里多发地质灾害有 滑坡 , 泥石流 等。

(6)丙图所示地貌分布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水土流失 ,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植被破坏 , 不合理的养殖 等。

(7)根据丁图所示信息,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 东南风 ,该区面临生态问题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