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心理与行为的动力系统——需要与动机

一、单选题

1.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 A ) 3P55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爱好 2.从需要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以把需要划分为( A )。3P56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会性需要又叫( B )。3P57X2

A.物质需要 B.获得性需要 C.生物需要 D.缺失性需要 4.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 C )3P59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 B ) 3P59

A.精神分析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三重需要理论 D.需要演化理论 二、多选题

1.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 ( AB )3P56

A.自然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2.起动机作用的心理因素有( ABD )3P62

A.需要 B.诱因 C.内驱力 D.情绪 3.动机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ABCD )3P64X2

A.需要 B.驱力 C.诱因 D.情绪 三、填空题

1.引起动机作用的因素除 需要 、 情绪 之外,还有 驱力 和 诱因 。3P64 四、名词解释

1.需要:对对象的欲求称为需要。它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这种反映以主观

的愿望和意向的形式表示出来。3P55X2

2.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是需要、驱力、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3P62、64X2

3.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称为诱因。3P63

4.成就动机:指在完成任务时,力求做得出色,获得较高成绩的倾向。3P67

五、简答及论述题

1.简要说明需要的种类。3P56

答:1..从需要产生的根源看,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1…自然需要:又称生理需要,这类需要以生理活动为基础,与生存和种族延续活动密切相关。

2…社会需要:指一切以非生理为基础所形成的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因此

又叫获得性需要。

2..根据需要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又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文化对象的欲求。它既包括可以满足个体自然需要的物质,同

时也包括可以满足个体精神需要的物质;

2…精神需要:又可称为心理需要,它所指向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它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欲

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

5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试简要加以说明。3P59X2

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层次排列起来,并把需要列成五个层次;

他们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直接和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

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性等方面的需要。其目的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爱和归属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被认可;第二,自我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要: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

3.【论述】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3P59

答:主要观点:

1..从进化的角度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2..需要层次越高,与生存的联系越小,它们的满足与生存需要没有直接关系,但高层次需要更能反映出人类的特征。

3..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个体才受到高一级需要的支配。

4..当所有的低层次需要都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人才能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他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4.好奇心引发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3P66

答:1..感官探索:用视、听、嗅、味和皮肤感官,单独或联合地对新奇刺激进行探索、感知;

2..动作操作: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摆弄、敲、打、咬、拆卸,对物体的性质作进一步了解; 3..口头诘问:对新奇事物提出各种有关的问题。

6

第四章 意识的一种状态——注意

一、单选题

1.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A )4P80

A. 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4P80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 3.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 ( A )4P81

A.分散 B.转移 C.动摇 D.起伏 二、多选题

1.注意的心理功能有 ( ACD )4P72

A.选择功能 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 D.监督和调节功能 2.注意的心理功能有(BCD)4P72

A.引起个体活动的功能 B.对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加以选择的功能

C.使心理活动持续进行并在意识中得以保持的功能 D.调节和监督心理活动朝预定方向进行的功能 3.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关系是( AC )4P78

A.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不能转化为有意注意

C.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不能转化为无意注意

4.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BD )4P8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5.当刺激刚刚达到阈限值的时候,即使我们十分注意,也会觉得刺激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呈现出周期性的有

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BD )4P80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6.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BCD )4P83-84

A.必须在同一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B.必须在不同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三、填空题

1.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 意志努力 的特征。4P76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 和 集中 。4P71

3.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 必须 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 ;

同时并进的几项活动之间应该是 存在内在的联系 。4P83,84

四、名词解释

1.注意: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4P71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注意的持久

性。4P80

3.注意的转移:主义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它是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4P81

7

五、简答及论述题

1.什么是注意? 它有哪些心理功能?为什么说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4P71X2

答: 注意: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注意的心理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注意有哪些最基本的种类?4P73

答: 根据引起注意和维持注意时,是否有目的有意识,是否需付出意志的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

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地发生的注意,又称不

随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注意。

2..有意注意: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人所特有的一

种心理现象,受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控制。

3.注意分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4P83

答:1..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

再需要更多的注意。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倘若所进行的不同活动在同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就不能一心二用了; 2..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