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讲酶和ATP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讲酶和ATP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备选习题]

(2018·潍坊市期中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可起到催化和调节作用 B.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酶都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 D.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可使酶失活

D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酶起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A项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B项错误;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具有高效性,C项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使酶失活,D项正确。] 考向2 结合坐标曲线考查酶的作用和特性

3.(2018·云南一中月考)如图表示某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曲线,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X为pH,则A点时酶永久失活 B.若X为温度,则A点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C.在B点条件下,同种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最大速率可能不同 D.若不同种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最大速率相同,则B点一定相同

D [若X为pH,则A点对应的pH过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说明A点对应的pH过低使酶永久失活,A正确;若X为温度,则A点对应的温度过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说明A点对应的温度过低抑制了酶的活性,但此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B正确;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pH、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在B点条件下,同种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最大速率可能因其他因素的限制而使酶促反应最大速率不同,C正确;不同种酶的酶活性最高、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所需的最适宜温度或pH条件(即B点)可能不同,D错误。] 4.(2018·郑州检测)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导学号:67110028】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 [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降低,A、B项错误;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上升,C项错误;AB段反应物浓度低,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D项正确。] [技法总结] “四步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1.识标:“识标明变量”。明确酶促反应曲线坐标图中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的含义。

2.析线:“析线理关系”。分析酶促反应曲线走势,明确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上升”“下降”“先升后降”“先升后稳”“水平”等。

3.明点(特殊点):“抓点求突破”。明确酶促反应曲线中起点、终点、顶点、拐点、交叉点、特殊条件下的交点等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4.判断:“先分后合巧辨析”。对多条酶促反应曲线图,根据曲线上不同标示物识别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有的曲线直接标出),首先对每一条曲线单独分析,进行比较,判断曲线间有无联系或找出相互关系,然后综合分析。 [备选习题]

(2018·合肥市二模)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C [在t时刻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底物被彻底分解,A项错误;丙组温度过高,酶失活,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不能提高,B项错误;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说明乙组已超过适宜温度,酶的最适宜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项正确;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也可能小于甲组温度,D项错误。]

考点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

[原理流程]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①反应原理 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

蓝色 不出现蓝色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实验设计程序 淀粉 淀粉酶 ↓ ↓

各自在所控制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 ↓

淀粉与相应温度的淀粉酶混合 ↓

在各自所控制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

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酶 ①反应原理:2H2O2―――――→2H2O+O2(反应式)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 (2)实验流程

序号 1 实验操作内容 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 注入等量的3%的过氧化氢溶液 试管1 2滴 试管2 2滴 试管3 2滴 2 1 mL蒸馏水 1 mL 5%的HCl 1 mL 5%的NaOH 3 2 mL 2 mL 2 mL 4 观察实验现象 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 有大量气泡产生 燃烧剧烈 [实验关键] 无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5 燃烧较弱 燃烧较弱 1.实验变量控制的三个原则 实验变量 自变量 控制原则 单一变 量原则 等量适 宜原则 可观测 性原则 实 例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只有温度一个自变量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不但相同,还要适宜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将不可观测地反应直观地显现出来,便于实验结果的观测 无关变量 因变量 2.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先分别控制酶和底物的温度或pH,再将酶与底物混合,而不能颠倒,否则酶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

3.实验用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不同,若用唾液淀粉酶进行实验,则应将60 ℃水浴改为37 ℃水浴。

4.由于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自身会加快分解,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使用斐林试剂时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

[对点练习]

1.(2018·青州质检)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

实验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探究课题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选用材料与试剂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B.实验② D.实验④

A.实验① C.实验③

B [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