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化学】 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气瓶,放在实验台上。

【解析】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气体从溶液通过会带出部分水蒸气,装置A、B顺序不能颠倒;

(2)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正确;B、汞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正确;C、汞是液体,当容器内压强改变时,液面的位置发生改变,能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错误;D、汞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正确。故选:ABD;

(3)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4)①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中制取少量氮气,重铬酸铵加热至180℃时,可分解生成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DF,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KMnO4

K2MnO4+MnO2+O2↑,2KClO3

2KCl + 3O2↑;

③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 体积的氮气,操作方法是: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1/5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

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进(填“a”或“b”)。

(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查阅资料)

气体中有HCl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 CO2+ H2O = 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字母)。 【答案】酒精灯 C b CaCO3+2HCl=CaCl2+CO2↑+H2O 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气体中有HCl B H E C 【解析】 【分析】 【详解】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C装置;右图装置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水只能从a端排水,故氧气从b端通入;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实验探究】

①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钙,若氢氧化钙完全变质了,那么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沉淀和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②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盐酸,要证明含有盐酸,即证明含有氯离子,那么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若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氯化氢气体; 【拓展延伸】

要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要先把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除去,其中氯化氢气体可用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蒸汽可用浓硫酸除去,故顺序是B H E C。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0.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它与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是 。

(2)用熟石灰中和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硫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 L-1 烟气中SO2浓度/10-2g·脱硫率/% I 23 2.5% 99.5 II 23 3.2% 97.1 III 40 2.5% 94.3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5)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O2与Cu+反应生成Cu+(O2) 第二步:Cu+(O2)与SO2反应生成Cu+(SO3)2

第三步:Cu+(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 ①反应中Cu+的作用是 。

②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4价 。

(2) H2SO4+Ca(OH)2=Ca2SO4+2H2O 。 (3) 2H2SO3+O2=2H2SO4。

(4)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烟气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5) ①催化作用 。

②2O2+SO2+C2H4Cu+S+2CO2+2H2O 。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的化合价是+4价。

(2)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2SO4+2H2O。

(3)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亚硫酸和氧气,生成物为硫酸;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

(4)实验I、IIIII相比可知: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烟气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5)①根据题意可知:Cu+在反应前后均存在。没有做为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且起到了促进反应发生的作用。所以其作用为催化作用。

②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硫、氧气和乙烯;生成物为S、CO2、H2O;Cu+为催化剂;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SO2+C2H4Cu+S+2CO2+2H2O 。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