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知识点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三峡》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1: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2: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 “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示例3:课文的描写手法美,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五、总结建构

1.主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壮丽的风光。 2.写作特色:

(1)布局:独具匠心。(详见“课文分析”5)

(2)全文描写注意动静结合,节奏有张有弛。文中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从文中局部来看,也是动静结合。 (3)语言简练、生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从正面写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①飞漱其间(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②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

11、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1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3、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14、郦道元堪称写水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之大,有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三峡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15、《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氺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写猿鸣烘托环境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七、拓展延伸

1、引用渔歌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烘托了秋景悲寂、凄凉的气氛。

2、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答: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①?? 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有特点。②夏天江水暴涨,水势最浩大,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水势由多到少,顺势而下。③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而写。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世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艰辛的悲凉感慨。

4、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想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下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蠢动只是,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季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其它:1、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开放性试题

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原文:(略) 翻译:(略) 一 翻译词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