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诗词鉴赏 第一课时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一、考纲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景物形象分析

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

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 (1)、答案: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

1、概括景物特征 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 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 (2)、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

1

创作的高雅情趣。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指导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知人论世,感知环境与处境

3、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重视转换,概括形象。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①舞剑台。

⑴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首联描写登盘山所见所闻:军营号角凄厉悲鸣,仿佛漫山草木也枯黄凋落了;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图。颔联描写了霜天,衰草,朔风,落叶,归鸦。渲染了边塞的肃杀、悲凉的氛围。 ⑵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本诗通过对盘山山顶的描写,刻画了一位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军人形象。颈联,写诗人的决心,只要自己手中的兵器能够遏制战争,哪怕一生守卫边疆也没关系。尾联,勒名峰、李将军舞剑台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 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道上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的古道秋景图(2分),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

答:借用卢生“黄粱一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诗歌鉴赏之语言教案

一、考纲解读

1、考点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从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方面考查,要求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揣摩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2、考查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

3、考查形式:炼字炼词。赏析“诗眼”。赏析炼句。赏析语言风格。

2

二、知识归纳

品析诗歌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词,赏析全诗中最能点明诗歌主旨的字词。品析诗歌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特色。

理解诗歌中关键诗句的含义。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描写的画面。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刻画的人物形象。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营造的氛围。赏析诗歌中关键诗句表达的诗人情感。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语言、象征语言和情感语言以及语言特色。

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1、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诗歌语言鉴赏方法指导

1、 理解词语意义,关注字词用法。 2、 品味诗句句式,赏析表现手法。 3、 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诗人情感。 四、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三岔驿 杨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1、赏析诗中“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的意蕴。

2、请简要分析“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的语言特色。 答案: 1、这两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之徒,升沉出没,荣辱变化,往往一梦醒来,黄粱未熟。这两句话既是诗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对古今文人官场沉浮的概括。表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明了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繁华只是瞬间,只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对比。两句诗用朝与暮、来与去相对比,描写了诗人当年看到的某些官员极盛时的洋洋自得之态和衰落时的寂寞清冷、颓唐丧气之境。叠词。用“扬扬”与“寂寂”表现某些官员宦海沉浮的状态,生动形象。

3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哭陆秀夫 ①方凤

祚微方拥幼,势极尚扶颠。 鳌背舟中国,龙胡水底天。 巩存周已晚,蜀尽汉无年。② 独有丹心皎,长依海日悬。

注:①南宋恭帝降元后,陆秀夫等先后立赵晸、赵昺为帝,继续抗元。后被围攻,陆秀夫背着幼帝跳海殉国。②周最后分为西周和东周,封于巩的东周最后为秦所灭,而后曹丕废刘协称帝,汉亡,而刘备建元章武,史称蜀汉,四十三年后,灭亡。 1、本诗首联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2、本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首联的诗眼是方和尚。方是刚刚的意思。因为南宋恭帝降元,南宋倾覆,此时陆秀夫在危难拥立幼主,以延宋祚。方字一方面表现诗人的赞誉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无力回天的悲哀。尚字,是还仍然的意思。在国家局势这般险峻的时候,他还拥立幼主,坚持抗元,表现了他的浩然正气。

2、亡国的哀伤之情。就像周室、蜀汉灭亡一样,从此宋室沦陷、不复存在。对陆秀夫的赞美之情。国家破忘了,但独有这一片皎洁的丹心伴随这高悬于海上的红日,将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一、考纲解读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二、知识归纳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等。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