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试卷及复习资料(珍藏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试卷及复习资料(珍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A)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A 《治安管理处罚法》B 《集会游行示威法》C 《环境保护法》D 《道路交通安全法》 8、(D )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9、(D)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

A《治安管理处罚法》B 《集会游行示威法》C 《环境保护法》D 《道路交通安全法》

10、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A)。 A有序的公共生活 B道德 C法律 D生产

1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12、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C )。

A.过马路闯红灯 B.排队加塞 C.夫妻在家打架 D.不爱护公物

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不止一项,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E.遵纪守法

2、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ABC)。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精神 E.人与物质

3、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者关系是(ABD)。 A.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C.公共生活从来没有超过私人生活的限制

D.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E.私人生活相对于公共生活,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4、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AE)。

A.道德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信念 E.法律

5、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生活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ABCD)。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6、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ABDE )

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E.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

7、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当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ABCD )。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E.努力提高网管水平

8、下列哪些行为有利于培养社会公德(ABD )。

A.参加志愿者服务 B.参与防艾宣传活动 C.做家务 D.做义工 E.勤工俭学

三、判断题

1、人类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

2、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是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 )

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 4、《环境保护法》仅仅适用于环境保护工作者。(× )

5、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 )

6、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 7、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

8、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领域。(× )

9、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仍然没得到提高( × )

10、法律的评价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

四、简答题

1、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继承性。(2)基础性(3)广泛性。(4)简明性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3、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公共生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大课堂,参与公共生活,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培养大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讲,首先,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其次,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再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

最后,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 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社会公德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联系实际论述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1)社会公德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其基本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联系实际举例: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3分)

(3)根据事例论述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

本要求;而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也是在为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作贡献,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六、案例分析题

大学校园里的怪现象

《中国教育报》报道说,当前一些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教室脏得无法进入,课间无人擦黑板,宿舍脏、乱、臭无人清理,“窃书不算偷”的现象比较普遍,毁书撕书的现象防不胜防??总之,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基础文明修养的欠缺,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令人不忍目睹的“风景”。记者不由得发出疑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某高校在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是,这1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阅读材料后,回答以下问题:

(1)依次写出令你深恶痛绝的10种校园不道德现象。

(2)试以“成就大事不可以不拘小节”为题,写一篇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文章,要求不少于300字。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单项选择题

1、婚姻自由的内容包括( B )。

A、恋爱自由和结婚自由B、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C、订婚自由和结婚自由D、结婚自由和同居自由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的法定年龄为(B )。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男不得早于18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D.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

3、在爱情实践中,我们常说的“单相思”和“一厢情愿”这种所谓的爱情行为,从本质上它违背了爱情( B )基本特征。

A.专一排他性 B.平等互爱性 C.强烈持久性 D.纯洁严肃性

4、女 方在怀孕期间、分 娩后(B )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 方不得提出离婚。 A、二年内B、一年内C、六个月内D、三个月内

5、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共有财产(D)。 A、工资B、奖金C、知识产权的收益D、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