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总结提升

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还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测量较长的物体:米

教学反思

1. “猜谜”是学生喜欢的非常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猜信封中装着什么笔,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笔的长度”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猜的过程是思维和空间观念发展的过程。

2.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量黑板的长,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考

知识点:量物体

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查测长

B类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识点:

“米”要求:际正

的长度单位)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第2种量法正确 B类:米 米 米 厘米 教材习题

第4页“做一做”

(上面)看一看,铅笔长(8)厘米。 (下面)略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考查知“厘米”和的认识;能力结合生活实确选择合适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3 认识线段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教材第5、第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具学具

毛线、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

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

师: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的图形),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我们用手掐住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端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线段。

生: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教材上三条线段的长度,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哟! 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进而认识到线段的可测量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线段的特点:直的、可测量、有两个端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

2.画线段。

师:你想画一条线段吗?我们来试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利用工具尝试画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的。

生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

生2: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尺子从直线上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经历画线段的过程后,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三 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补充,说说对线段的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的、具有可测量性)

板书设计

认 识 线 段

教学反思

1.在讲解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出线段的长度,使其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然后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

2.线段是几何的初步知识,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并且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哪些是线段?“√”。 2.下面由几条线段

(考查知识点:线段的特点;能力要求: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点)

在括号里画图形各是组成的?

B类

按要求画一画。

(1)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考查知识点:根据线段的特点画线段;能力要求: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 2. 4 6 10 B类:图略 教材习题

第5页“做一做”

1.第2个和第3个是线段。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如右图。 第6页“做一做”

1.图略。提示:先测量图中线段的长度,再按指定长度画线段。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如图。

决问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7页)

4 解题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既能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厘米、1米的概念),又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 自主探究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页插图)你觉得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啊?你是怎么想的?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1:操场上的旗杆,比我还高,我就1米多一点,旗杆肯定不是13厘米,应该是13米。 生2:我看了看尺子上的13厘米,比两个手掌宽一点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生3:操场上的旗杆比小树都高,所以高度应该是13米。 ……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旗杆的高度进行对比,排除了13厘米,选择了旗杆的高度是13米,非常棒!

小结: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然后进行区分、判断,这样才能选出合适的单位。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