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章内容 五、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2—3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 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3—1温度

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4、体温计: ○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