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虚阳上浮,阴盛格阳,戴阳证,等等。 或阴虚于下,火盛于上。

但是,这个方证的格局又是一个补充。也就是南热而北寒。 其实,从方证角度来讲,一个条文,根本没有多少内容可讲。也不做理论上的发挥。有点“死卡”的味道。本条把方证药证一对应,就算讲完了。

药的联系,是证的同时出现,证的同时出现,有其内在的联系。这个证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药的联系,而这些药的联系,就成了一个方。这个方固定下来,就是经方。

药是方的基础,有了药,才会有药的集合,药的集合,就是方。这是唯物主义的组方路线。有了化学元素,才有化学分子,才会有大分子、高分子。走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积小步,无以成千里。不可能先走出一千里之后,再回过头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

经方方证辩证的结果,与时方不同。经方辩证的结果,不同的医生,处方基本是差不多的,不会相差很远。

仲景的辩证,主要的就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六经层面,一个是方证层面。

知道了六经层面,只是个大方向,要开出一张处方,就要落实到方证辩证层面。不落实到方证层面,只在六经这个大层面上论证,也只能是“论”而已。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7讲 2011-8-17讲于大国医魂总部 大汉医承(25112772)13:45:34

昆仑,那就开讲第六条吧。我急着听。就怕下午我没空。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47:05

只讲了一个思路后,其它的各条也似不必讲了。自己按这思路去看就通透了。 只是一个思维方式。一个切入点而已

仲景的不同辩证层面,从这个角度去看仲景的书。 大汉医承(25112772)13:48:15

这不一样,每个人的思路变化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49:00 最高的层面是阴阳,如仲景所说,阳病十八,阴病十八,等。说明仲景还是重视阴阳辩证的。 第二层面是三阴三阳层面,后世叫六经层面。 第三层面,就是方证层面,是具体的可操作层面 第四层面是药证层面,是方证的基础。 而总的归结起来,就是两大层面。

一个是三阴三阳六经辩证层面,一个是方证药证层面。 这两个层面是全书贯彻始终的。

到了金匮这本书里,虽然六经层面看得不是很直接,但是,更直接使用的就是方证药证辩证法。

大汉医承(25112772)13:52:14 这就是工人与农民阶层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2:45

这个比喻很好。农民工人都是干活的,都不是坐而论道的士大夫。 是最讲实际的社会阶层。

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大汉医承(25112772)13:54:44

这个是理法方药的立体且整体的理念了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4:45

昨天有的朋友说,要结合实例来讲条文。其实,仲景的每一个条文都是一则医案。 都是对临床见证的具体的客观的表述。而不是抽象的讲大原则、讲大政方针。 现在看第六条条文:

传厥阴,脉沉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半夏芍药黄柏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大汉医承(25112772)13:56:58

仲景之学就是临床学,每条条文,都是医案条文,只是缩得简了,竹片贵啊。 此传是还在厥阴表层吧?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8:01

这一条,就是一则非常完成的医案,把医案的最主的要内容抽绎出来,上升到一般的具有可重复性的范例的地位。

类似于在法律界所讲的司法判例。 大汉医承(25112772)13:59:09

脉沉而急,沉是里病,急算是什么呢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9:31

英美法系国家不就是判例法系吗。以前*官所判的案例,可以做为后来法官遵循的先例。 寸口乾坤(1397667116)13:59:45 时悚具体是什么症状

大汉医承(25112772)14:00:47

时悚:我理解的是头皮一阵一阵的紧束或是麻悚的感觉,就象附子轻微中毒现象。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1:07

脉沉,是病位深了,到了这个厥阴的阶段,同时出现了弦脉,这个弦脉出现在浮部分经的时候,是小柴胡脉,出现在沉部的时候,就是芍药脉。 寸口乾坤(1397667116)14:01:24 不是高热时战栗么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2:05

脉急,在内部某处有化热了。热在里面出不来,表现为急。这个提示用黄柏的机会。 看具体的证候。

大汉医承(25112772)14:02:49

沉主里,急主热,这是里局部有郁热。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3:11 发热,这个是桂枝芍药合证。这个证在小青龙汤里也是这样表述的。小青龙汤里面讲的发热,就是桂枝芍药合证。

大汉医承(25112772)14:03:18 为什么用黄柏?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4:07

时悚,这个是当归证。就是一阵一阵象怕冷的感觉一样。毛孔也立起来了。 寒热洒洒在皮肤中,这是当归的主证。 龙行知(437558905)14:04:48 毛骨悚然

形容害怕的样子凉风扑来毛发竖立鸡皮疙瘩 寸口乾坤(1397667116)14:05:37 那不就是战栗么

大汉医承(25112772)14:05:46

这个悚如果不理解,可以喝四逆汤,由小量到逐渐加量,加到你会感觉全身头皮悚然的感觉

就知道了。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5:54

心烦,这个本来是黄芩证,或黄连证。这里为什么用黄柏呢?因为这个脉沉,在郁热在里,在深部,黄连黄芩主上焦,这个是下焦,沉部分经以候其里,亦主其下部、深部。

这个热从下部影响到心,产生的心烦。因为是热从下发,向上影响,造成胃气不降,影响了胃气下降,就呕逆了。这个呕逆,是半夏证。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8:41

最后一味甘草,是在桂枝芍药中间夹着的一味,没有这味药,也可以主发热,但是很多的时候,桂枝芍药合主发热时,带着这个甘草。特别是瘦人伤寒,要用甘草。甘草主虚羸,就是这个证。

临床见到这些见证,就根据这些见证来选药,组成方子。就是现在的临床处方。 桂枝二两,当归三两,半夏一升,芍药三两,黄柏二两,甘草二两(炙)。

仲景处处给我们以临床处方的示范,是教我们在临床上如何辩证,如何开方子。而不是从百家收集来了一大堆方子,让我们去对照临床遇到的病证来选择适用的。仲景的书不是方剂使用手册,他是医案集。

大汉医承(25112772)14:13:10 以方示药。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13:34 仲景以案示法。

从这个思维角度来看,仲景的每一个条文也没有太多可讲的,就是药证相应,方病相应,有是证用是药,有是病用是方,合证则合药,合病则合方。应当说我们讲仲景著作的条文,讲的不是每一条的具体方法,而是讲的影响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着这个思维方法来指导临床处方,就是经方法系。

最后一句,吐蛔者,宜乌梅丸。这条不必细分析,这是仲景之前几千年总结的经验处方,抓到这个吐蛔的主证,直接用乌梅丸这个方子就是了。 这条就是直接用方证,没有分析药证。 大汉医承(25112772)14:18:58 还是有得讲的,为什么吐蛔?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19:13

当然任何一个方证都是由药证构成的。就像分子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一样。 大汉医承(25112772)14:19:16 讲一讲病因吧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19:53 临床医家须要的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21:04 “是什么”,解决怎么治疗的问题。“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呢?只是给学院派提供精神食粮,在他们的精神困乏的时候,须要这样那样的解释,来满足心灵的空虚。 中国人一直就有务实的光荣传统 大汉医承(25112772)14:21:33 直接了当 按证用方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22:23

所以,中国没有出现黑格尔、雅斯贝尔斯这样的善于思辨的大哲学家。 也没有中世纪的神学

托马思.阿奎那,他的思想体系拿到中国来,是没有市场的。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25:14 我在上个世纪,曾一度醉心于西方的哲学、法律。到本世纪,发现中国的东西是最为务实的,所以思维转型了。从2006年3月1日,开始学习中医。 到现在已经学了五年半了。 大汉医承(25112772)14:25:52 比我学得早啊

所以,怪不得成了中医先行者,要不,你不先行就我先行了 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26:17

很惭愧,古人学三年,都成大医了。我还没有深入到中医的正殿。 上面讲的一点小东西,算是向各位大德们的学习汇报。

我会努力当好一名小学生的,有机会就向各位老师们汇报学习体会和心得。 希望各位大德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谢谢!!! 江源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8讲 日期:2011-12-20讲于时方天地群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01:39

现在是晚上八时,今天就开始第八讲吧。 时方北斗(1274193203)20:02:05 敞开心扉,洗耳恭听——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02:08

各位学子们,晚上好。今天我们讲桂本伤寒论温病篇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02:43

在讲这篇内容之前,首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仲景理论体系 中医的辩证体系是在整体观指导下构建起来的。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04:12

什么是整体观?整体观就是把世界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看成一个整体。一物从来有一身。这是整体观。

在中医学领域,一个人,就是一个整体。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06:06

这个整体不只是物质的形质意义上的整体,它是气的意义上的整体。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气,在整体意义上的这个气就是混元气。这就是气一元论。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08:38

这是道和理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上,世界上没有任何纷争,没有派别之分,没有学说见解不同。就像站在昆仑山巅,万山汇于一巅,也就没有脉系之分和山头主义的纷争了。

我们学习中医学,首先要持守这个观念。想象自己站在昆仑山巅,百脉归宗,万山归一。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10:27

这是起手功夫。是医学入门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迈不出来,就永远也走不上正路,就跑到歧途上去了。离大道越走越远。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11:39

从道出发,去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最后再回到这个道的境界上来。走完一个过程,才算是完成了中医学习的任务。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12:46

第二步:把这个整体世界进行分割。把宇宙用刀切开。不同的刀法,可以切成不同的部分。 时方英子(1225810454)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