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铜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镀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氯化物的测定

5.1 仪器: 比色管2支(25ml)或洁净中号试管2支. 5.2试剂:

5.2.1硝酸1:2,取分析纯硝酸50ml加入140ml蒸馏水。 5.2.2 氯化钠标准溶液: 1.00mg/ml,将NaCl于110℃干燥2小时,存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取0.1649g NaCl溶于水,用容量瓶配制成100ml,再取0.5ml(经标定后的移液管)稀释至100ml备用(1ppm)。

5.2.3 7%AgNO3溶液的配制:取7gAgNO3溶于92ml蒸馏水中加1mlHNO3酸化。

5.3 操作步骤 称取1g(准确至0.0001g)试样于一试管中,加蒸馏水2ml,加1:2硝酸5ml溶解,取1ppm NaCl溶液1ml于另一试管中,加水3ml,再加1:2硝酸溶液3ml,再分别加入3ml 7%AgNO3溶液,进行对比定性。若试样试管浑浊度大于空白即产品不合格,若小于空白标准即合格,即≤0.0005。

6.铁、铅的测定(外送检测)

按GB/T 9723-1988的规定测定,即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6.1 原理:

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的光通过火焰中的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吸收的大小与火焰中原子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A=lg

Φ0 Φt

=KLN

式中:A—吸光度

Φ0—入射光通量 Φt—透射光通量 K—吸收系数 L—吸收程长度

N—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浓度

当吸收长度L与吸收系数K一定时,吸光度A与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浓度N成正比,利用此定律可进行定量分析。

6.2 仪器: 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谱线 测定元素 波长mm Fe 248.33 Pb 283.33 6.3 试剂

6.3.1 铁标准贮备溶液

准确称取1.0000±0.0001g铁(光谱纯)于高型烧杯中,加20ml盐酸及50ml水,加热煮沸,放冷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此液1ml含1.00mg的铁。 6.3.2 铁标准中间工作溶液

称取铁标准贮备溶液0.00,5.00,10.00,15.00,20.00, 25.00分别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1:100)稀释定容,配制成0.00,5.00,10.00,15.00,20.00,25.00ug/ml。 6.3.3 铅标准贮备溶液

准确称取1.0000±0.0001g铅(光谱纯)于高型烧杯中,加40ml硝酸(1+1),加热溶解,放冷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摇匀。此液1ml含1.00mg的铅。 6.3.4 铅标准中间工作溶液

称取铅标准贮备溶液0.00,5.00,10.00,15.00,20.00,25.00分别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盐酸(1:100)稀释定容,配制成0.00,5.00,10.00,15.00,20.00,25.00ug/ml。 6.4 操作步骤

6.4.1 准确称取1.0000±0.0001g试样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0),使其完全溶解,并加水稀释至刻度。同时制备试样空白溶液。 6.4.2 工作曲线的绘制

将待测元素的标准系列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仪器工作条件测定该标准系列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6.4.3 试样测定

取试样分解液V1(ml)用2%硝酸(ml)稀释至V2(稀释倍数根据该元素的含量及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而定)。将试样测定液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中通2条件测定其吸光度,同时测定试样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同时工作曲线求出试样测定溶液中该元素的浓

度。

6.5分析结果计算和表述

被测元素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元素含量(%)=

C?C0ⅹV1ⅹ0.0001

mV2

ⅹ100%

式中:C—由工作曲线求得的试样测定溶液中元素的浓度,ug/ml; C0—由工作曲线求得的试样空白溶液中元素的浓度,ug/ml; m—试样的质量,g;

V1—分取试样测定溶液的体积,ml; V2—试样测定溶液的体积,ml;

若所测得的结果≤0.002%为合格。

7.铁、铅的测定(目视比色法测定)

铁离子的测定

按GB/T 9735-1988、GB/T 9739-1988的规定测定。

3+2+

7.1 用抗坏血酸将试液中的Fe还原为Fe,在PH值为2-9时,2+

Fe与1,10-菲啰啉生成橙红色络合物,可用于铁的目视比色法测定。 7.2 试剂 制备来源

7.2.1 GB/T 603-1988 3.43.1 3.43.1 1,10-菲啰啉溶液(2g/L)

制备方法:称取0.20g 1,10-菲啰啉(C12H8N2?H2O)或[1,10-菲啰啉盐酸盐(C12H8N2?HCL?H2O)],加少量水振摇至溶解(必要时加热),稀释至100ml。

7.2.2 GB6682-92 3.3 三级水

制备方法: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可用蒸馏水或粒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2+

7.2.3 GB/T 602-1988 3.56 亚铁[1ml溶液含有0.1mg Fe] 制取方法:称取0.702g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溶于含有0.5ml硫酸的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标准溶液使用前制备。取10ml此溶液稀释至100ml,得10ug/ml 2+

Fe溶液。

7.2.4 抗坏血酸

制备方法:称取抗坏血酸20g,溶于200ml蒸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得到20g/L抗坏血酸溶液。

7.2.5 GB/T 603-1988 3.70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约为4.5)

制备方法:称取164g乙酸钠(CH3COONa?3H2O),溶于水,加40ml冰乙酸,稀释至1000ml。 7.3 标准溶液配制

2+

取比色管5支,每只滴定管分别加入每毫升含Fe 10ug的

2+

标准溶液1.00,2.00,3.00,4.00,5.00,ml(其中Fe含量分别为10ug,20ug,30ug,40ug,50ug);皆稀释至约15ml,用盐酸(15%)或氨水(10%)将溶液的PH值调至2,加1ml抗坏血酸溶液(20g/L), 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为4.5),1ml 1,10-菲啰啉溶液(2g/L),稀释至25ml,摇匀,放置15min。 7.4 待测试液配制

称取3.00g氨基胍重碳酸盐,加入10ml蒸馏水,加热,加(96%)浓硝酸2ml,促使其完全溶解,稀释至约15ml,用盐酸(15%)或氨水(10%)将溶液的PH值调至2,加1ml抗坏血酸溶液(20g/L),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4.5),1ml 1,10-菲啰啉溶液(2g/L),转移至比色管稀释至25ml,摇匀,放置15min.所呈颜色与标准比对溶液比较。由上到下进行观察,并移动待测试液的比色管,逐个与标准液进行比较,从待测溶液近似的标准溶液的颜色,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7.5 结果记录于计算

2+

标准溶液含Fe的浓度(ug/ml) 比色管编号 制备比色液时所取标准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1.00 2.00 3.00 4.00 1.6 5.00 比色时标准溶液含 Fe2+的浓度(CS)0.4 0.8 1.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