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 / 表被动的助词;D, 连词 / 副词);(8)A,

4, (1)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的重大地位。

(2)大凡(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 (却)很少。 (3)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5,(1)积其德义,戒奢以俭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②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历代的国君开始时有忧患意识,待人处事竭尽诚意;安邦定国之后,过度放纵自己,严刑酷法,失去民心,自然“克终者寡”。

(3)骈散结合,多用排偶夸张。使文章铺排罗列,气势贯通,有节奏感、音乐美,但又间有一些散句使行文有变化,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十六)(高二下)《新序》二则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练习题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 ?带宝剑以过徐君 ( ) ..

?廉者不为也 ( )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 ?虽然,吾心许之矣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今死而不进 ?遂脱剑致之嗣君 ..

?带宝剑以过徐君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A.?和?相同,?和?相同 C.?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 D.?和?相同,?和?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而去 ?带宝剑以过徐君 ..?然其心许之矣 ?不言而色欲之 ..

A.?和?相同,?和?相同 C.?和?相同,?和?不同 B.?和?不同,?和?相同 D.?和?相同,?和?不同 4.和“不言而色欲之”一句中“色”活用类别相同的一项是( )。 A.徐人嘉而歌之 B.爱剑伪心

C.从者止之 D.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21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6.引文的主题是 ;从写作上看,记叙故事情节的特点是 。

《宋人有得玉者》练习题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白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选自 (朝代) 家、 家刘向的《 》。 2.?以示玉人( ) ?献诸司城子罕 ( ) ..?尔以为宝( ) ?贤者必取至言矣( ) ..3.和“宋人有得玉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以为莫己若 D.闻道百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5.根据文意,“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一句中,宋人丧的是 ,子罕丧的..是 。

6.根据文意,“贤者必取至言矣”的原因是 。(提取文中词语回答)

(十六)(高二下)《新序》二则答案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答案

1.?聘问,通问 ?拜访,访问 ?(品行)方正 ?同“返”,返回 ?故友,老朋友 ?虽然这样

2.B [提示:?和?均有“进献”的意思;?佩带,?挂。

3.C [提示:?介词,把,表对象;?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和?均为连词,表转折。] 4.A [提示:例句“色”:流露出??的表情和A“歌”:歌颂均名词活用作动词。 B“伪”:使??虚伪,使动用法;C“止”:使??止,阻止,使动用法; D“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5. ?徐君观赏了(季子的)剑,(口中)没说什么却流露出想要(这把剑)的表情。?这剑是吴国的国宝,不是用来赠送的(礼物)。 6.诚信 一波三折

《宋人有得玉者》答案

1.西汉 经学 文学 新序 2.?给??看 ?相当于“之于”。(“之”,它,代剑;“于”,给。) ?你 ?最,极

22

3.D

4.人的知识愈精妙,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识愈粗陋,他所选择的也愈粗陋。

5.和氏璧 不贪的品德 6.知精

(十七)(高二下)《训俭示康》 1.填空: 《训俭示康》选自《 》,作者 ,字君实,北宋 家,主编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1)辄羞赧弃去之( ) (2)乃簪一花( ) ..(3)平生衣取蔽寒( ) (4)吾不以为病( ) ..(5)与其不逊也宁固( ) (6)以约失之者鲜矣( )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 (8)或三行五行( ) ..(9)人不相非( ) (10)会数而礼勤( ) ..(1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 (12)故就酒家觞之( ) ..(13)上以无隐,益重之 ( ) (14) 枉道速祸 ( ) ..

(15) 季文子相三君( ) (16)汝非徒身当服行 ( ) ..3.与“妾不衣帛”中的“衣”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B.吾师道也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而此独以钟名 ..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酒酤于市 B.空中而多窍 C.振之以威怒 D.赢粮而景从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B.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C.秦亦不以城予赵 D.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6.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俭,德之共也 B.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C.臣闻求木之长者 D.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吾不以为病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E.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F.大贤之深谋远虑 ......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侈,恶之大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23

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联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① ② 10.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对其中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十七)《训俭示康》答案 1.《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司马光,史学家,《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2.(1)因害羞而脸红(2)才(3)穿衣,名作动(4)缺陷(5)固陋(6)少(7)以??为耻(8)有时(9)意动,认为不对(10)屡次(11)修筑(12)请人喝酒,名作动(13)器重,形作动 (14) 招致 (15) 辅佐 (16)从事 3.C(形容词作动词) 4.B

5.D(其他皆为介词,把,D为连词,而)

6.C(C为结构助词,取独的作用,其他皆为结构助词“的”) 7.F

8.?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辱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古代的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拿节俭作为缺点,哎,真是奇怪啊! 9.主要观点:“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批评当时社会上讲究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谆谆教导子孙后代要崇尚节俭朴素的良好习俗。(联系实际略)

10.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例如第3段,列举了三个宋朝初年的人,与司马光父子不同时而同朝,又与司马光地位相同的人的事例。虽同为节俭的事例,但选取了三个不同的角度,事例多而不重复。写李文靖公厅堂狭隘,是房舍问题;写参政鲁公家无器皿、肴、果待客是饮食问题;写张文节公做宰相后,生活水平和以前做掌书记时一样,是生活水平的问题。充分证明了“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对比论证:例如第2段,司马光回忆了自己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与“近日士大夫家”对比,指出“近日”风气与自己父亲时已大不相同。证明现今社会上风俗尤为侈靡。更要以实际行动抵制这种不良社会风气。

(十八)(高二下)《过秦论》

1、《过秦论》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______。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________________》、《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______________》等文章脍炙人口。课文着重叙述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__________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