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课内文言文练习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与北海若的对话。第二段先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组成的排比句批评河伯这类人物;接着以一个“犹”字,三个“似”字组成的四个比喻句说明人对宇宙的认识是难以穷尽的;然后以“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说明个人作为有限;最后以反问句作结,生动传神,留有余味。 庄子善用寓言。课文用“百川灌河”的寓言说明了对宇宙的认识是难以穷尽的大道理。用类比联想的形式,推导出哲理的认识,形象地说明了道理。全文除运用寓言形象说理外,还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十)(高二上)《前赤壁赋》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前赤壁赋》选自《___________》,赋,一种讲究词采,____________的文体。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_在文学上取得很高成就,并称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1)纵一苇之所如( ) (2)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3)倚歌而和之( ) (4)下江陵( ) ..

(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6)渔樵于江渚之上( )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9)正襟危坐( ) (10)冯虚御风( )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山川相缪 D.苏子愀然 4.选出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

5. 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望美人兮天一方 B.忧劳可以兴国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

8.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借景取理,依理述志。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高二上)《前赤壁赋》答案 1.《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体物铺陈,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三苏”。

2. (1)任。(2)离开。(3)循、依。(4)攻占。(5)斟酒。(6)打渔砍柴。(7)往。(8)到底。(9)端正。(10)驾。 3. D 4.C 5.A

6. B (A项“美人”意为心中所思慕的人;C项“学者”意为求学的人;D项“小学”意为小的方面;B项基本与现代汉语相同。)

7.(1)我们任凭那苇叶般的小舟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2)曹孟德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代杰出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儿呢? (3)这尾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独守孤舟上的寡妇暗自哭泣。 (4)像蜉蝣一样,把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像沧海里的一粒小米那样渺小!

8. 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9.全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铺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表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十一)(高二上)《游褒禅山记》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游褒禅山记》选自《 》,王安石,字介甫,号 ,世称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 、 等被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的词: ?而卒葬之 (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 ?有怠而欲出者( ) ..?不出,火且尽( )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非常之观( ) ?而人之所罕至焉( ) ...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⑵余于仆碑( ) ..

14

⑶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⑷何可胜道也哉( ) ..⑸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 ) ..3.与“火尚足以明也”中的“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则其至又加少矣 ..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问其深 B.其孰能讥之乎 C.既其出 D.则或咎其欲出者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D.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C.于是余有叹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E.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F.然视其左右 ....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其孰能讥之乎!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本文借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山,得出哪两点启示?

① ② 9.本文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作者的精心裁定,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举一例对此加以说明。

(十一)(高二上)《游褒禅山记》答案 1.《临川先生文集》,半山,王荆公,苏轼、曾巩(欧阳修等,写唐宋八大家中两位的名字即可)

2.?最终,最后;?命名;?穷尽,走到尽头;?懈怠,怠惰;将要;?十分之一;?责怪、怪罪;?指代词,那,那种;?不同寻常、不一般;?于此;⑴辅助,帮助;⑵倒下;⑶叹息,感慨;⑷尽,完;⑸使??谬误,把??弄错;名:说出名字,动词。 3.C(形容词作动词)

4.B(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 5.C(连词,而)

6.F(表示方位,此句与今义相同)

7.?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取舍的原因啊。

15

8.①世上美景常在险远处,须“尽吾志”赴之,借游山喻理: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②对谬传“华”字读音的而发的慨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

9.例如文章第二段的记游,以记游后洞的经过为主。而在记游后洞之中,又详细补叙了两点:一是“盖予所至??则其至又加少矣”,一是“方是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两点补叙为下文借事喻理提供了依据。因为当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与之俱出”,“不得极夫游之乐”,由此而“悔”,并因“悔”而引出下文,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十二)(高二上)《窦娥冤》

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_等。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这种创作手法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6、王国维先生称赞《窦娥冤》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请从选段唱词中举一例,赏析《窦》剧“本色”的语言特色。

(十二)(高二上)《窦娥冤》答案

1.郑光祖 白朴 马致远 2.末 旦 净

3.曲词 说白 科介 4.D

5.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艺术效果:一能证明窦娥冤情深重,能增强悲剧气氛;二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三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6.关剧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例如“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唱词,不事雕琢藻绘,表现出窦娥的宁死不屈,坚强刚烈,符合剧中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