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 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5.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难点

1.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2.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 1 -

3.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大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五.教学建议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 2 -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 3 -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