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洞工程完工验收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导流洞工程完工验收建设管理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10)2009年10月12日,2#导流洞下段第一仓混凝土开始浇筑。 (11)2009年12月5日,2#导流洞下段中下层开挖结束。 (12)2010年3月8日, 1#导流洞上段第一仓混凝土开始浇筑。 (13)2010年3月20日,2#导流洞上段第一仓混凝土开始浇筑。 (14)2010年8月26日,1#导流洞下段灌浆工程开工。 (15)2010年10月3日,2#导流洞下段灌浆工程开始。 (16)2010年10月4日,导流洞上段上层开挖结束。

(17)2010年11月16日,2#导流洞闸室底板混凝土开始浇筑。 (18)2010年11月18日,导流洞进口边坡开挖结束。 (19)2010年11月27日,导流洞上段中下层开挖结束。 (20)2010年11月30日,1#导流洞闸室底板混凝土开始浇筑。 (21)2011年1月5日,导流洞金结埋件安装工程开工。 (22)2011年1月12日,2#导流洞下段洞身混凝土浇筑结束。 (23)2011年3月12日,2#导流洞上段洞身衬砌完成。 (24)2011年3月14日,1#导流洞下段洞身混凝土浇筑结束。 (25)2011年3月16日,1#导流洞上段洞身衬砌完成。 (26)2011年3月20日,2#导流洞下段灌浆工程结束。

2.3 主要设计变更

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和现场施工条件的变化,导流洞工程主要发生了以下主要设计变更:

(1)导流洞进口边坡上部堆积体处理。导流洞进口边坡上部发育一堆积体,分布高程1835~1880m,垂直岸坡宽度约60m,厚约10~15m,天然坡度约25°~35°。由于导流洞进口边坡开挖,造成堆积体前缘切脚,稳定性较差。为保证导流洞进口边坡施工期安全及导流洞运行安全,经设计研究,对导流洞进口边坡上部覆盖层进行处理。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进口边坡上部堆积体处理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08-004号)。

(2)导流洞进口边坡变形加固处理。2009年12月,导流洞进口边坡在1743m高程下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变形。为确保工程安全,2010年1月8日~9日,公司组织成勘院专家与相关设计人员,专程就导流洞进口边坡变形异常情况进行现场查勘,并召开现场咨询会。根据咨询意见,经设计复核计算,对边坡C区1763m~1723m区域锚索进行加密等措施,其中增加3000kN,L=47m预应力锚索72根,增加3000kN,L=50m预应力锚索90根。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进口边坡增加锚索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10-002号)、《关于在导流洞进口边坡顶部开口线附近区域增加外部变形观测墩的设计

第4页,共48页

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通知》(猴设监导字2010-001号)等。

(3)1#导流洞进口闸室下游侧单薄山梁增加锚索。1#导流洞进口闸室下游侧为单薄山梁,2010年8月,在导流洞进口1723m高程以下闸室开挖过程中,1#导流洞进口闸室下游侧边坡发生2条裂缝,进口边坡多点位移计和锚索测力计均呈增大趋势。考虑到1#导流洞进口闸室下游侧单薄山梁对整个进口边坡稳定至关重要,经设计研究,对该单薄山梁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增加2000kN,L=45m预应力锚索16根。具体详见《关于1#导流洞进口闸室下游侧单薄山梁增加锚索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10-015号)。

(4)导流洞进口上游侧开挖线外自然边坡锚喷支护。导流洞进口上游侧(左侧)边坡岩体岩性以泥盆系上统第12岩组的中厚层状、局部夹薄层状变质灰岩为主,卸荷裂隙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局部稳定性差。为保证导流洞进口施工及运行期安全,经设计研究,对导流洞进口上游侧(左侧)开挖线外自然边坡进行危岩清除和锚喷支护,并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进口上游侧开挖线外自然边坡锚喷支护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09-013号)。

(5)导流洞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调整。2010年2月5日,猴子岩公司在成都组织召开了《猴子岩水电站工程导流洞洞身砼配合比比对试验》成果咨询会。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将原导流洞HFC35抗冲磨混凝土调整为低热C35抗冲磨混凝土,即采用低热水泥+JX-GBNH聚羧酸高性能缓凝减水剂配制。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含非常泄洪洞结合段)洞身抗冲磨混凝土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10-001号)、《关于导流洞K0+000~K0+200段抗冲磨混凝土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10-012号)。

(6)导流洞(含非常泄洪洞结合段)Ⅲ类围岩洞段开挖支护参数调整。根据导流洞洞身围岩类别划分,Ⅲ类围岩分为Ⅲ1和Ⅲ2类。Ⅲ1类围岩为微新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变质灰岩;弱下风化厚层~巨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变质灰岩。Ⅲ2类围岩为微新薄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变质灰岩、钙质绢云母石英片岩、泥质结晶白云岩;弱卸荷、弱风化中厚~厚层~巨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变质灰岩。Ⅲ2类围岩洞段受岩层走向及层内错动带影响,洞顶稳定性差,在开挖施工过程中,Ⅲ2类围岩洞段发生多次塌方。从有利于施工期安全、工期和投资控制出发,经设计研究,对导流洞(含非常泄洪洞结合段)Ⅲ2类围岩洞段增加顶拱格栅拱架支撑。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Ⅲ类围岩洞段开挖支护参数的更改通知》(猴设施导字2008-001号)、《关于2#泄洪洞结合段Ⅲ类围岩洞段开挖支护参数的更改通知》(猴设水道泄字2008-001号)。

(7)1#导流洞(非常泄洪洞结合段)出口边坡开挖范围外增加支护。根据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经设计研究,对1#导流洞(非常泄洪洞结合段)出口下游侧1730m~1750m高程之间的下游危岩体进行削坡处理,并进行喷锚支护;对1#导流洞(非常泄洪

第5页,共48页

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洞结合段)出口上游侧边坡进行喷锚支护,并增加2000kN预应力锚索15根。具体详见《关于非常泄洪洞出口边坡(开挖范围外)支护设计的通知》(猴设水道字2009-003号)。

(8)导流洞(含非常泄洪洞结合段)洞身段监测仪器电缆走线布臵调整。根据2009年6月22日在大渡河公司召开的导流洞衬砌施工图审查会意见,经设计研究,对导流洞(含非常泄洪洞结合段)洞身段监测仪器电缆走线进行了调整。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洞身段监测仪器电缆走线布臵的更改通知》(猴设监导字2009-001号)。

(9)导流洞洞身围岩严重变形洞段增加预应力锚杆支护。在导流洞上段洞身开挖期间,受高地应力等因素影响,在1#导流洞0+330~0+380段和2#导流洞0+460~0+500段、0+670~0+950段以及下支洞洞脸部位均发生较大变形和局部垮塌现象。为保证导流洞洞身施工期安全,在混凝土衬砌尚不具备条件的前提下,经参建四方研究决定,在现场施工中,根据设计通知及工程联系单,对变形较大和垮塌的洞段增加预应力锚杆支护。具体详见《关于导流洞围岩变形严重洞段加强支护的设计通知》(猴设施导字2009-009号)等。

2.4 重大技术问题处理

(1)导流洞抗冲磨混凝土选择

1#导流洞、2#导流洞全洞段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底板与边顶拱混凝土等厚0.65~1.5m(其中,堵头段上游:Ⅲ类围岩衬砌厚0.8m,Ⅳ类围岩衬砌厚1.0m,Ⅴ类围岩衬砌厚1.5m;堵头段下游:Ⅲ类围岩衬砌厚0.65m,Ⅳ类围岩衬砌厚0.8m,Ⅴ类围岩衬砌厚1.0m)。边墙高度1.5m以下、底板表层30cm厚为抗冲耐磨混凝土HFC35,底板下层与边顶拱为普通常态混凝土C25,堵头段混凝土要求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非常泄洪洞结合洞段的底板与边顶拱混凝土等厚1.0~1.5m(随围岩类别而不同),边墙高度1.5m以下、底板全部为抗冲耐磨混凝土HFC35,边顶拱混凝土为C25,混凝土全部要求采用抗硫酸盐水泥。Ⅲ类围岩衬砌厚1.0m,Ⅳ类围岩衬砌厚1.2m,Ⅴ类围岩衬砌厚1.5m。

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混凝土总量264028m3,其中抗冲磨混凝土37984m3。根据原设计要求,抗冲磨混凝土采用掺加HF外加剂的HFC35。

采用HFC35进行了1#导流洞167m及2#导流洞24m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浇筑约1~2周后,经详细检查、统计发现,1#导流洞出现裂缝44条,最大裂缝长度12m,发生在1+084~1+096底板;裂缝宽度在0.2~1mm,裂缝呈无规律分布。2#导流洞出现裂缝4条,最大裂缝长度12m,发生在1+199~1+211底板;裂缝宽度0.5mm,裂缝基本平行于洞轴线。

为查明裂缝成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猴子岩公司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广泛调研

第6页,共48页

国电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的基础上,结合大渡河流域其他在建电站抗冲耐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猴子岩公司委托工区试验检测中心及砂拌系统试验室对导流洞抗冲磨混凝土做了配合比比对试验。比对试验主要就普硅、中抗、低热三种水泥和HF、JX-GBNH两种外加剂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掺配出五种不同的配合比,进而分析每种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抗冲耐磨指标以及与工区砂石骨料的适应性。2010年2月5日,猴子岩公司在成都组织召开了《猴子岩水电站工程导流洞洞身砼配合比比对试验》成果咨询会。专家组认为:

(1)水泥:鉴于猴子岩导流洞工程混凝土具有抗硫酸盐侵蚀、抗冲磨及防裂要求,建议优先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

(2)外加剂:根据比对试验成果,HF在抗冲磨性能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且无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目前导流洞施工主要为泵送混凝土,建议优先选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品质检验与质量控制按照《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 223-2007)执行。

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导流洞抗冲磨混凝土最终采用低热水泥+JX-GBNH聚羧酸高性能缓凝减水剂配制。实践表明,配合比调整后,混凝土裂缝得到明显控制,同时,抗冲磨混凝土投资减小约340万元。

(2)导流洞进口边坡变形加固处理

导流洞进口边坡于2008年10月开始开挖。2009年8月底完成1763.0m以上的开挖支护;2009年11月底完成1763~1743.0m开挖支护;2009年12月底,1#洞口下挖至高程1733m,2#洞口下挖至高程1723m,边坡出现了明显变形。为确保工程安全,2010年1月4日,公司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暂停边坡开挖爆破。

2010年1月8日~9日,公司组织成勘院专家与相关设计人员,专程就导流洞进口边坡变形异常情况进行现场查勘,并召开了现场咨询会。与会专家认为,根据安全监测资料和坡面裂缝分析,导流洞进口边坡变形明显,FS-1及fs-2断层、顺坡层面发育与层间挤压破碎带的不利组合是主要原因。边坡停止下挖爆破后,变形增量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说明边坡目前至少处于极限稳定状态。与会专家建议,一是在制定边坡加固处理方案前,地质人员应重点查清楚边坡下部有错动变形痕迹的层面、坡面中部有裂缝的层面与顶部覆盖层裂缝的关系,尤其要查明顶部覆盖层裂缝是否在开挖坡面内形成贯穿裂缝。要分析、复核边坡沿多个不利层面、断层面等不同滑面以及多个块体的局部或边坡整体稳定性。同时,应补充适量地质钻孔,进一步查明、复核FS-1断层的部位与性状。二是发生本次异常变形后,复核调整边坡支护锚固方案是必要的。为有利于边坡稳定,应充分利用两个洞口间的岩埂,并尽量避免垂直深切坡脚,加强边坡下部的锚固措施是保证边坡整体稳定的关键。坡顶开裂部位应根据查明的覆盖层厚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加固

第7页,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