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评教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培育精品课程。把师资力量雄厚、深受学生欢迎、硬件设施齐全的课程有步骤、有目标的培育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教材的选用与自编。坚持选用符合实际需要的高质量教材。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编写需要的教材。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上课规模、上课形式(挂牌选课、网络课程等)。

(三)、负责教师的引进与培养

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因此,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通识课程教师骨干队伍尤为重要。一是整合本校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开设深受学生欢迎的通识教育课程;二是有针对性的引进培养和外聘教师;三是经常性地聘请教学名家开设课程或讲座,发挥良好地示范引领效应;四是重视通识课程教师的培训和考察,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乃至国际性的通识教育培训会、研讨会,到国内外的高校进行考察参观学习,吸收先进经验。 六、我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要突破的“瓶颈”

1、要突出强化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通识教育,旨在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一次“正本清源”,纠正以往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偏离,“回归大学之道”,使我们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政治合格、专业合格,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 2、设臵符合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对公选课进行梳理。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一起设计,共同发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功能。在通识

教育课程体系中培育通识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程,网络课程三大类别,课程领域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 3、小班上课(50人)。为避免大班上课纪律混乱、师生互动效果差等现象,实行通识核心课程小班上课制度。

4、通识课程有政策支持,有专项建设经费。学校设立独立的通识教育中心二级教学机构,保证教师引进、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有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证。

5、对师资的选拔、培训,难度大。本着“专兼结合”的原则,少数专业课教师也能上好通识课程,主要发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教师的潜能,还可聘请国内外通识教育的专家、学者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

6、有计划、有步骤培育精品课。在通识选修课程充分开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逐步培育6-8门通识教育的精品课程,成为我们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品牌和特色。与此同时在师资薄弱情况下启用网络课程(尔雅)。这样形成通识教育的三大体系课程:通识核心课程(6-8门),8学分;通识选修课程(80门左右),4学分;通识网络课程(20门左右,讲座课程约200小时),2学分,学生自主上网学习。

7、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第二课堂融入传统文化,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达到课程高质量、活动高品位、讲座高水平和课程精品化、活动人文化、讲座课程化、竞赛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