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十一中2017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湖北省武汉十一中2017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7年湖北省武汉十一中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

B.制作烟花的过程中常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 C.“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 D.《本草纲目》记载的“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的实验方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

【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煅烧分解得到二氧化碳;

B.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元素的颜色反应以及烟花中的添加成分有关; C.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都是纤维素; D.蒸馏的办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

【解答】解:A.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煅烧分解得到二氧化碳,草莓棚中不能使用碳酸钙来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B.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元素的颜色反应、烟花中的加入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有关系,故B正确;

C.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都是纤维素,故C错误;

D.“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设计蒸馏的办法,蒸馏的办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9

2.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4种短周周期元素,其中Y、Z为金属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乙、丙、丁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反应关系(图中“一”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IA族 C.4种原子中,Y原子半径最小 D.W的阴离子可能促进水的电离

【考点】GS:无机物的推断;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Y、Z为金属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反应,则应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可知Y为Na、Z为Al,乙为NaOH,丙为Al(OH)3,X应为N,甲为HNO3,W可为为S、Cl,则丁可能为H2SO4、HClO4,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

Y为Na、Z为Al、W为S或Cl,【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甲为HNO3,乙为NaOH,丙为Al(OH)3,丁为H2SO4或HClO4,

A.X为N,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F,故A错误; B.Z为Al,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故B错误;

C.4种原子中,半径最小的为N,Y为Na,原子半径最大,故C错误;

D.如W为S,对应的离子为S2﹣,水解呈碱性,可促进水的电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关系,本题突破口为乙、丙的反应,难度不大.

3.“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人类步入分子器件时代后,使得光控、温控和电控分子的能力更强,如图是蒽醌套索醚电控开关.下列说法错误

10

A.物质Ⅰ的分子式是C25H28O8 B.反应[a]是氧化反应

C.1molⅠ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物质Ⅰ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考点】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物质Ⅰ含有羰基,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物质Ⅰ生成Ⅱ,C=O生成C﹣O,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C25H28O8,故A正确; B.物质Ⅰ生成Ⅱ,C=O生成C﹣O,为加成反应,故B错误;

C.物质Ⅰ含有2个苯环、2个羰基,则1molⅠ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物质Ⅰ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解答该题的易错点,难度不大.

4.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监测溶液中pH和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 )

11

A.该实验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B.实线表示溶液浊度随时间的变化

C.50s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D.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 【考点】GR: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A.根据蒸馏水的pH<6.5分析;

B.实线试纸呈增大趋势,表示的应该为溶液的pH变化; C.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pH小于8时溶液为无色; D.氢氧化镁为难溶物,氢氧化镁沉降后减小了溶液浊度.

【解答】解:A.常温下蒸馏水的pH=7,而图象中质量数的pH小于6.5,说明该实验不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A错误;

B.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镁沉降导致溶液浊度减小,而实线呈增大趋势,表示的应该为溶液的pH变化,故B错误;

C.50s时溶液的pH小于8,滴入酚酞后溶液为无色,故C错误;

D.Mg(OH)2为难溶物,随着Mg(OH)2的沉降,溶液的浊度会下降,即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Mg及其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图象曲线变化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5.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某油库引进了一台空气中汽油含量的测量仪,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强酸性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