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语言学纲要重点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1. 2.

导言

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5.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着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

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

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此外,身势等伴

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

识现实的能力。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

社会的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 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 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

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

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俗

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4. 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

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

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

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语素?词?句子

7.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

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

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

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 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

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 第三章 语音

1.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

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2. 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3.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4. 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

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5. 国际音标: 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

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6. 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

别可以不必记录。

7. 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8.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

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9. 乐音/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

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10.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

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11.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

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