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评论[名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评论[名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问题:如果有180面小旗,你打算怎样按3:2进行分配?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2.四人一组交流,说说你想到的方法。课件配合演示 学生可能的答案: 方法1:按比逐次分配。

方法2:先求出一份是多少面小旗,再根据大、小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应分得多少面 小国旗。

方法3: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到的小国旗的面数

3.小结: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既可以逐次分一分,也可以算一算。可采用的方法就更多了。平均分能理解为按比分吗?按怎样的比分呢? 三、问题解决活动2:体验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一)问题情境

因为同学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想要送给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边听边观察思考,你能发现什么? (二)师生活动

1、 看《小星星》演奏的视频

学生可能发现了水的体积和空着部分的容积竟然存在着一个比。 2、 出示如下信息:

杯子的容积:320ml,杯子装满水敲击出的声音为1。 音阶 2 3 4 杯水的体积与空着部分的容积的比 29:3 25:7 23:9 5 6 37:27 1: 3 3、 提问:“29 :3表示什么意思?”。 4、 算一算2这个音所需的水量。

5、 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音,计算出所需水量。 6、 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7、 倒水演奏

8、 小结:比与音乐的关系最早是由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的,老师认为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是今天课堂上里最闪亮的小星。

[设计意图]通过比与音乐的关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体验比的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数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问题解决活动3(拓展练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一)情境与问题 花坛设计稿征集启示:

某小区修建了一个36平方米的正方形大花坛,决定在花坛中栽种菊花、兰花和月季,两种花卉的种植面积的比是2 :3 :4,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请设计出栽种的方法,并画出示意图?(菊花用黄色,兰花用蓝色,月季用红色) (二)师生活动

1. 提问:“2 :3 :4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计算并根据比设计花坛。 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4.教师小结。

五、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把一些事物按一定的比分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策略? 3、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比的应用的例子吗? 【我的思考】

一、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策略多样性,感悟数学文化魅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数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都几乎无一例外的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或非常规问题时,能够主动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努力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力图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能力将会在学生步入社会时,使他迅速的调整和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它也成为我们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焦点。 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能力培养的需要,还是一种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孩子都具备解决问题的潜力并渴望能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成功。不能不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将使孩子面对智慧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但同时也会从中获得双方面的提升。 二、六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分一分吗

这个问题也曾经不断的困扰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终于彻悟,在这里分一分与算一算具有同等地位。首先说按比分的策略我认为基本有两大类:(1)不数出总数,按比逐次分配,直至分完,结果即为按比分配的结果。(2)先数出总数,通过计算得出按比分的最终结果,在经过一次分配完成。而且第一种方法在不知总数又不方便得到总数的情况下很有实用价值。因此我设计了给幼儿园两个人数不同的班怎样合理分配小国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分一分”使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比的意义深化过程。因为学生每一次都是在按人数比分配小国旗,每一次分得小国旗的面数比都是3 :2,最后两班分别共分得小国旗面数的比也是3 :2,成功地完成了人数比到小国旗面数比的深化,突破了教学难点。 3、 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要实现数学教育发展学生数感的目的。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时,一个数感发展好的学生能够自然地、有意识地把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这也就是主动地、自觉地甚至自动化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维过程。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发现了比与音乐的关系,他比任何人更早地把一种看来好像是质的现象——声音的和谐量化。为此我设计了怎样利用比的知识,使玻璃杯敲出美妙音乐的有趣地问题解决活动。期望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比与音乐之间奇妙的联系。通过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体会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发现数学元素和研究数学问题的题材。 【网络研讨与评论】

编写组特约指导教师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钱守旺的主要评论:

l这部分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是有特色的。如果没有给出总数,怎样按3 :2 这个比来分配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学生首先要去理解这个3 :2 是什么意思呢? l看了你的设计、又听了你的说课,我觉得前半部分设计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刚开始的引入部分,比较自然、新颖;操作活动的设计可能也更便于孩子操作。

l后半部分,活动:“杯琴”的活动建议“演奏”不必太做大。出于时间方面的考虑,把它做为数学文化介绍给孩子们就可以。如果做大,会占用很长时间。数学文化的渗透应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