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A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A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糊不清。 (选自《小小说精选》)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首段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语言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表现了摊主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8.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6分) 9.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

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娓娓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

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庠序”,指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

“灯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熹,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前来请教他的,他娓娓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5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日。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颈联中的西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在的邺都名园,曹丕、曹植兄弟有清夜游西园之举,故名“西园公子”。而“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名号,这里显然是张冠李戴。

E.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15.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 。 (2)《鱼我所欲也》在孟子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 。 (3)蔺相如门客请辞时谈及离开亲友来侍奉他的原因是: 。

17.美文默写(3分) 共同记忆,

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 ① 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 ② 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 ③ 难以量化。 ④ ,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 ⑤ 其价值和 ⑥ 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 A. 究竟 乃至 / 因为 / 对于 B. 究竟 甚至 非常 / 同时 对 C. 毕竟 乃至 也 因此 / 对于 D. 毕竟 甚至 也 然而 同样 关于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孰能无惑 孰: 谁,哪一个 B.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C.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视:比较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2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D.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23.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