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 secret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 secret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4.1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目标

4.1.1 指导思想

⑴ 认真落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⑵ 根据对复垦区破坏、占用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被破坏的土地要优先复垦为农用地,用于农业耕种、植树种草等农业生产;确实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可以依法复垦为非农建设用地。

⑶ 实行“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业主单位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

⑷ 根据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合理调整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和利用结构,把土地复垦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因地制宜确定土地复垦的标准和利用方向,特别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

4.1.2 目标

通过对露天煤矿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复垦,采取表土剥离、回填、土地平整、表土复原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恢复利用,做到生产与复垦同步进行,努力实现土地破坏与复垦数量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农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根据对复垦区土地破坏的预测情况确定开采过程中占用、破坏土地的面积为84.47hm2,能够复垦的土地面积达到67.30hm2,使复垦率达到79.67%。复垦后增加农用地面积为67.30 hm2,其中增加林地面积为8.76 hm2,增加牧草地面积为56.72hm2,以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4.2土地复垦标准

⑴ 林业用地标准

复垦后林业用地地形可有适当坡度。需铺表土层,对种植树木,表土一般不小于0.3m,树穴处局部深挖铺土lm左右,客土栽植。

⑵ 牧业用地标准

22

复垦后牧业用地的表土层厚度不小于 0.5m,其中腐殖土厚度不小于 0.2~0.3m,土层质量密度不大于 1.5g/cm2,黏土与砂的颗粒组成为 1:3 或 1:2;孔隙度不小于 40%~45%;PH 值为 6~8。植被覆盖度应达到70%以上,地上鲜草产量达到240kg/亩。

4.3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

4.3.1 分年度复垦近期计划

4.3.1.1复垦近期计划

本方案服务期为2年,根据露天矿的开采进度确定在方案服务期内复垦土地面积为67.30hm2,其中第一年复垦土地面积为32.88hm2,第二年复垦土地面积为34.42hm2。详见方案服务期内复垦土地面积统计表4.3.1。

方案服务期内分年度占地面积统计表

表4.3.1

工程内容 排土场 第1采坑 小 计 第2采坑 第3采坑 小 计 合 计 占地面积(hm) 16.24 16.64 32.88 18.02 16.40 34.42 67.30 2第一年复垦土地内容 第二年复垦土地内容 4.3.1.2 复垦中期计划

本方案针对首采区进行计划,为2期工程,按近期复垦计划方案进行复垦。根据露天矿的开采进度初步确定首采区复垦土地面积为140.09hm2。详见下图。

图4.3.1 中期计划示意图

23

4.3.1.3 复垦远期计划

本方案针对整个采区进行计划,共分为3个采区,参照近期和中期复垦计划方案进行复垦。确定开采区复垦土地面积为373.99hm2,剩余的最后一个采坑面积为10.69 hm2。

远期计划开采区复垦面积统计表

表4.3.2 采区编号 首采区 二采区 三采区 总计 面积(hm) 140.09 129.27 104.63 373.99 24.3.2土地复垦方案比选 ⑴ 表土覆盖方式的比选

覆盖表土的方式有两种。方案一是把表土按照平均厚度覆盖在整理好的土地上,该方案的优点是工程量小,施工简单,缺点是没有考虑种植需求;方案二是充分考虑种植要求,在种植区域覆盖较厚的表土,在其他区域覆盖较薄的表土,该方案的优点是使表土能充分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土壤营养充足,提高树木成活率高,缺点是工程量稍有增加。经过比较,本设计确定表土覆盖方式采用方案二。不同植被和树种所需覆土厚度不同,草本植物为15cm,低矮灌木为30cm,高大灌木为45cm,低矮乔木为60cm,高大浅根性树种为90cm。

⑵ 表土剥离方式的比选

表土剥离的方式有两种。方案一是表土全部外运,优点是可以保留足够的作业空间,使作业灵活自如,缺点是工程量大;方案二是表土部分外运,在基建期表土外运,当作业面达到50m时就进行内排,优点是减少了运输量,缺点是开采过程中只保留了作业空间。经过两方案比较,本设计确定采用方案二。

⑶ 复垦后绿化品种的比选

方案一是全部种树,方案二是全部种草,方案三是树草混交种植。由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只用了一种作物,只起到部分作用,而方案三综合了几种作物的优点,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防止平台雨水冲涮边坡,并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充分的水分,并且有效的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外排土场平台围埂中央穴点一行柠条,株距1.5米,同时在边坡上种植护坡植被;内排土场和外排土场相同;采掘场、储煤场周边种植防护林。故采用方案三的树草混交种植。

24

4.3.3 排土场复垦方案

排土场复垦面积为16.24hm2,通过表土覆盖、边坡防护和植被恢复等对其复垦。排土场做为人工堆积体,其土壤结构已失去原有型态,排土场物料又多为地层中下层的不同性质的基岩,任何植物措施的成活生长都受到限制。所以,排土场表面首先必须进行表土覆盖。表土覆盖后通过栽种乔灌木防护林,并且种植牧草以最大限度减小暴雨对边坡的冲刷,防治水土流失。

4.3.4 开采区复垦方案

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通过对采区进行表土剥离、岩层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对开采区域复垦过程中,方案采用土壤重构原理,把剥离出表土重构在采空区上部,使上部土层仍然在上部,下部岩层仍然在下部。通过对土地进行平整,将各采坑规划成梯田。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梯田规划栽植乔灌木,并种植牧草,达到采空区绿化、改善环境的生态效果。

4.4 复垦后土地利用规划

4.4.1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应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复垦区的综合整治,改善复垦区排水和交通条件,把项目区全部复垦为农用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林地、林地、农田水利用地(排水沟)、田坎等。

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模为67.30hm2。复垦后,将新增加人工草地56.72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4.28%,新增林地8.7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3.02%,净增林地和草地的主要潜力来自复垦区内未利用的荒草地,项目区土地复垦后未利用地将大部分整理为草地和林地,部分规划为农田水利用地和田坎。复垦区各类用地规划面积见表4.4.1。

各类用地规划面积见表

表4.4.1 单位:hm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比例面积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 8.76 13.02 13 林地 131 林地 56.72 84.28 143 人工草地 14 牧草地 56.72 84.28 小计 1 农用地 0.61 0.91 156 农田水利用地 其他农用1.21 1.80 15 157 田坎 地 1.82 2.70 小计 67.30 100.00 合 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