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 )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长定位心轴给孔定位,孔轴的接触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时,可以消除工件的四个自

由度。

(√)工件受热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是在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车床的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刀具的移动。( √ )

.钻床的主运动是钻头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钻头的轴向移动。 ( √) 铣床的主运动是刀具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移动。( √)

牛头刨床刨斜面时,主运动是刨刀的往复直线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斜向间歇移动。X 龙门刨床刨水平面时,主运动是刨刀的往复直线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横向间隙移动。X

6.车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是由两台电动机分别带动的。 (X ) 7.立铣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是由一台电动机带动的。( X ) 8.牛头刨床的切削速度是指切削行程的平均速度。 ( X ) 9.车槽时的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等于所切槽的宽度。 ( √ ) 10.刀具前角是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 )

11.刀具后角是主后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 X ) 12.刀具主偏角是主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间的夹角(即主切削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进给方 向的夹角。(√ )

13.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如车削细长轴),刀具应选用较大的主偏角。 ( √) 14.在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前角和后角。(X ) 15.CA6140型机床是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140mm的卧式车床。( X) 16.X5020立式升降台铣床的工作台面宽度为200mm。 ( √ )

17.在加工质量方面,铣削和刨削一般同级,但对于尺寸较大的平面,由于刨削无明显的接 刀痕,故刨削优于铣削。(√ )

磨削过程实际上是许多磨粒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刻划和滑擦(摩擦抛光)的综合作用过程。( √ )

19.磨具的组织标注出磨具中磨料、结合剂和气孔三者之间不同体积的比例关系。(√) 20.磨具的硬度是指组成磨具的磨料的硬度。(X) 21.光磨可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X)

长定位心轴给孔定位,孔轴的接触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时,可以消除工件的四个自由度 ( √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位组成X

车削细长轴时,容易出现腰鼓形的圆柱度误差( √ )

轴类零件加工时,往往先加工两端面和中心孔,并以此为定位基准加工所有外圆表面,这样既满足了基准重合原则,又满足基准统一原则( √ )

零件的表面层金属发生冷硬现象后,其强度和硬度都有所增加( √ ) 刀具的标注角度随着刀具的安装条件和进给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 ) 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X

展成法加工齿轮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保持一对齿轮啮合运动关系而切出齿形的方法( √ )

积屑瘤的产生会引起刀具角度变化,如前角变大,故积屑瘤是有利的。X 粗基准只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 )

9 / 16

工件受力变形产生的加工误差是在工件加工以前就存在的。X 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为粗基准X 加工原理误差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消除X

机床的主运动可有一个或几个,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X

长定位心轴给孔定位,孔轴的接触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时,可以消除工件的二个自由度X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车削外圆的定位方案,该定位方案属不完全定位( √ ) 简答体

1.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切削时刀具要承受高温、高压、摩擦和冲击的作用,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1)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较高的耐热性; (4)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 (5)良好的工艺性. 2.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选择精基准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所加工表面的工序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2)统一基准(基准不变)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以保证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

(3)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的方法进行加工。

(4)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精基准进行加工。

上述四项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有时不可能同时满足,应根据实际条件决定取舍。 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1) 先基准面后其它2) 先粗后精3) 先主后次 4) 先面后孔

何为工件的残余应力?产生工件的残余应力的原因是什么?p174 8.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1) 定位元件:确定工件正确位置的元件;

(2) 夹紧装置:使工件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其正确定位位置的装置;

(3) 对刀元件、导向元件:夹具中用于确定(或引导)刀具相对于夹具定位元件具 有正确位置关系的元件;

(4) 夹具体:用于联接夹具元件和有关装置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件,夹具通过 夹具体与机床联接;

(5) 其他元件及装置:其他部分可根据需要设置。 7. 什么是库存?简述零库存和安全库存的区别与联系. 库存使企业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零库存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使库存资源为零。 安全库存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使库存资源为最少。

这里要指明库存的利弊:占用资金,减少利润;防止短缺,缓解供需矛盾,均衡生产;投机居奇。对于正常的生产企业,零库存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安全库存是正常状态,但在原料和产品在市场上短缺的状态,必须要有足够的库存,因此前述零库存和安全库存此时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可说零库存是安全库存的一个趋向,但不能等同。 什么是装配?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有那些?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2)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

10 / 16

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哪些?

(1)减小原始误差 (2)转移原始误差 (3)均分原始误差 (4)均化原始误差 (5)误差补偿 2、锻前加热的目的?

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其易于流动成型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3、防止焊接变形的措施?

(1)焊缝的布置和坡口型式尽可能对称,焊缝的截面和长度尽可能小; (2)焊前组装时,采用反变形法; (3)刚性固定法

(4)采用能量集中的焊接方法、小线能量、合理的焊接顺序。 4、什么是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在一般的切削加工中,切削变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三要素。 2、常用车床种类有哪些?解释CA6140型号的含义。(4.1)

答:车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卧式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仿形车床、多刀车床、自动车床等。其中,CA6140型卧式车床是最常用的车床,C表示类代号(车床类),A表示结构特性代号(加重型),6表示组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1表示系代号(卧式车床系),40表示主参数代号(车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400㎜)。 3、为什么通常采用逆铣而不采用顺铣?(5.3)

答: 铣削时,工作台的纵向进给如果没有顺铣机构,顺铣过程中由于铣削力的变化,易引起工作台无规则的窜动,影响加工质量。如果铣床没有顺铣机构或加工有硬皮的铸件、锻件毛坯或加工硬度较高的工件时,一般都采用逆铣。

4、比较车床、铣床和磨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6.1) 答: 主运动进给运动

车床 工件的旋转运动 车削外圆时车刀平行于工件轴线的纵向运动 铣床 铣刀的旋转运动 工件相对铣刀作纵向或横向运动

磨床 砂轮的旋转运动 工件的低速旋转和直线移动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1)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值和表面缺陷层深度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3)Ta值没有包括的上工序留下的空间位置误差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7试述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答:(1)确定生产类型;(2)零件工艺分析;(3)确定毛坯制造方式;(4)选择定位基准、 篇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机械制造中的三种成形方法为(去除成形法),受迫成形,堆积成形。 2.零件表面发生线的4种形成方法是: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范成法。 3.在车床上钻孔时,工件的旋转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进给运动)。 4.在钻床上钻孔时,(钻头的旋转)是主运动,钻头的直线移动是进给运动。 5.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和崩碎切屑。

6.切削热传出的四条途径是: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的介质)。

7.切削热的三个主要来源是:第一变形区的切屑变形,(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工件与后刀面的摩擦。 8.Z3040中,“Z”的含义是钻床,“40”的含义是(最大钻孔直径40mm)。

9.在机床型号CM6132中,字母C表示车床,主参数32的含义是(可加工最大工件直径的1/10,即可加工最大工件直径为320mm)。

11 / 16

10.一般大平面限制了工件的3个自由度,窄平面限制了工件的(2)个自由度。

1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引起。 12.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完全定位)、部分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 13.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批大量生产)。 14.把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单元,他们分别是工序、安装、(工步)、工作行程。 15.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表面层的(加工硬化)、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15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物理因素及(工艺系统振动)等。

16.机械加工中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17.机械装配的基本作业包括清洗、(联接)、平衡、校正及调整、验收试验等。

18.零件结构(工艺性)就是指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和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19.大批量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20.工件以内孔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定位销)和定位心轴两种。

21.生产中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常采用不同的工艺文件,大批大量生产和重要零件的成批生产时采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单件小批量采用工艺过程综合卡;】

【成批生产或重要零件的小批生产用机械加工工艺卡】 22.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解为(纯径向跳动)、 纯轴向窜动和纯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23.从几何因素分析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措施有减小主偏角、减小副偏角和减小(进给量f )。

24.安排装配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大后轻小。

25.装配工艺性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一样,也是(评定)机械产品设计好坏的标志之一。 26.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由(加工系统)、物料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27.工艺基准可分为下列几类: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 28.机器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部件间的(位置精度)、配合精度、运动精度。 29.(柔性制造)、集成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由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2.主偏角:在基面内度量的切削平面与进给平面的之间的夹角,它也是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 夹角。

3.刀具主剖面: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与切削平面的平面。

4.重复定位:如果定位方案中有些定位点重复限制了同一自由度,这种定位叫重复定位或过定位。

5. 完全定位:通过设置适当的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的定位方式叫完全定位。 6.机械加工精度:是指工件经机械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参数(尺寸、几何形状以及表面间的相对位置)与理想的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7.误差复映规律:零件经加工后存在的误差和加工前的毛坯误差相对应,其几何形状误差与上工序相似,这种现象叫误差复映规律。

8.复合工步:为提高生产效率而使用一组同时工作的刀具对零件的几个表面同时进行加工时,把它看成一个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2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