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是沿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及西部岸线所形成的沿海西轴,这一轴线继续向西接入环北部湾经济圈,从陆路融入东盟合作区。

三是由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及北江所形成的北轴,接入长株潭经济区。

四是沿广梅高速、广梅汕铁路及东江形成的东北轴,把客家主要集聚地与珠三角经济区连接起来。

五是沿广梧高速和西江航道所形成的西北轴,对加强广东与广西、云南、贵州的运输往来,促进“泛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4、五块(产业转移空间具体形态)

“五块”是指通过全省产业转移的推进,产业布局将在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区域划分基础上,依据新的产业转移趋势和布局特征,把原北部山区区域中与珠三角核心区相邻,交通网络较好,区位及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独立划分出来作为中部板块,从而形成五个主要经济块状地带。

一是珠三角地区。包括珠三角核心区6市和位于珠三角边缘的江门、惠州两市及肇庆东南部地区。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二是东翼块,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市。发展思路是打造轻纺制造业走廊,建设新型精细化工基地,向特区经济和与海峡西岸经济圈融合方向发展。

三是西翼块,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发展思路是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建设沿海重化产业带,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产业,主要承接较大型的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项目。

四是中部块,包括云浮、肇庆中北部、清远中南部和河源西南部等区域。发展思路是利用贴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融入珠三角,发展配套工业,实现中部崛起。

五是北部块,包括清远北部、韶关、河源北部、梅州等区域。发展思路是建设生态产业,实现“绿色赶超”。

表1 广东省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及产业方向

四、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

目前,广东已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有32个,分布在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不同区域,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整。

(一)调整已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

1、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布局调整引导

将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数量原则上控制在30个左右,工作重点集中到现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上,做强全省园区经济。已认定的32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布局要进行适当调整。选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冲突,不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或者征地拆迁问题难以解决的园区,必须进行重新选址或者对园区用地范围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应纳入当地城市(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准管理,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套,实现园区与城市(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省有关部门按考评办法对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开发强度、生活设施等各方面作出引导性规定,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生产区与生活区要相对隔离,生活区要与当地城镇或周边村庄相对融合,利用园区集中的人流为当地居民提供创业机会,繁荣当地经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2、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调整引导

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承接要打破“饥不择食”,“有转必接”的状态,与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规划相结合,进行有选择的承接,具体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设置,必须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从全域广东的高度和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五块”的要求上重新进行审视和调整,新的园区产业调整引导见表2。

表2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行业调整引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