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等。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有: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等等。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有: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四)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1.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有:(1)协商。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这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2)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这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3)仲裁。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当事人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有:(1)申诉。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按规定提出申诉。(2)控告。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3)仲裁。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大学生是国家各行业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努力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课程导入](运用案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如果有人问你,你五年之后的工作会在哪里?你怎么回答?你会摇头、茫然;还是会自信地告诉别人,我早就定下了五年计划,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某个位置?如果你的回答是后者,那么应该恭喜你,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做职业规划,说明你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更多人只是在抱怨:“五年已过去了,可我还是老样子。”

如果你还在抱怨,如果你希望改变,那么请你来一次——职业规划。对我们大学生而言,职业规划应该从何时开始?大三?大一?还是更早?

[案例材料]早点规划不会这么迷茫

大四学生小张原以为大三才开始上专业课,所以大一大二时对自己的专业根本不了解,也没想过要进行职业规划。大一大二时的课程都比较紧,小张主要向这还是先打好基础。大三时空闲了一点,才开始关注相关的就业信息,但也是有限的。小张说:“我觉得从大三开始也还来得及,但如果能早一点开始职业规划更好,那样的话,我的将来就会更明朗,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迷茫了。”

[案例材料]有职业规划能少走弯路

小李说:“我从高一就开始搜集关于物理专业的信息,高三填志愿时目标也很明确,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和要干些什么。可能有些人会想专业无所谓,能考上就行了,到时不喜欢就再转专业。但其实转专业是很难的,要求高不说,如果两个专业之间联系不大,那还要从大一重新读起。我觉得职业规划从初中开始都不算早,如果说是因为备考,没时间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那只不过是借口。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只要在生活中稍微留意一下,都能通过很多渠道获得相关信息,根本不会说影响到学习。有职业规划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选课的时候会更有会针对性。比如我以后想从事纳米技术研究,想到国外去继续学习,那我选课的时候就会围绕这个目标去选择,因为很多国外的大学生都很看重你之前所研究的领域是否是相关的,如果是,那对于入学和申请奖学金都是有帮助的。”

[教师总结]职业规划宜早不宜迟!早些做好准备,可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

可以说,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怎样才能被社会所承认、被用人单位所接纳,是摆在我们每个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要做好职业规划,做好择业准备,首先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就业信心。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上存在的几种误区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但是,在这种新体制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1)盲目自大,脱离现实。例如:“不合我兴趣的工作我不干。”“我是学生会主席,我还怕找不到工作!”等等。

(2)忽视专业,急功近利。例如:“哪里有钱赚,我就往哪去!”“专业对不对口无所谓,关键是有无宿舍,奖金多少,福利如何!”等等。

(3)注重自我,少虑国家。例如:“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4)消极懈怠,放弃竞争。例如:“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成绩平平,学历层次低,所学专业不景气。 ”

(5)缺乏主动,依赖父母。例如:“皇帝女儿不愁嫁”,“守株待兔”,“稳坐钓鱼台”等等。

古人云:“天道酬勤。”上天只会回报用勤劳与汗水获得成功的有志之士,决不会青睐“等、靠、要”的机会主义者和守株待兔之徒。若心存侥幸与幻想,而用有限的青春等待机会,这是奢侈的浪费。

学校生活的结束意味着生活学校的开始。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永远没有毕业生,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二)转变择业观念 (三)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创业意识是一种职业生活中积极态度的反应,是拓展职业生活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分工导致创业空间变大。不仅自己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解决了他人的就业问题。

2.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1)敢想——冲破旧观念的束缚;(2)敢做——勇于走出第一步;(3)敢当——不怕困难和挫折。

3.提高创业的能力

(1)要有市场嗅觉——善于发现机会;(2)要有合作精神——善于利用资源;(3)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善于解决问题。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你认为自己是人才吗?世上没有庸才,有的只有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就是对自己负责。

1.衡量人才的标准

你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请大家在纸上至少写出5条。再看一看人才的需求方,他们对人才有何看法。

(1)李开复的人才标准:人品+智慧+团队精神=人才。

李开复先生与原北大副校长陈章良先生在央视《对话》栏目曾经有一场“关于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的争论。李开复先生以一名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提出,人才的3个基本的素质是人品、智慧、团队精神。

(2)欧莱雅集团的择才标准:诗人+农民=人才。

欧莱雅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年销售额高达120多亿美元。公司总裁欧文中先生概括人才是“集诗人和农民于一体”。即人才既能像诗人一样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又能像农民一样吃苦耐劳、勤恳、脚踏实地。

(3)佳能公司的人才标准:拿得起+方的下=人才。

比如公司给你一个工作,你要能在工作时间里完成你的工作职责,当然是出色完成更好,能够完成基本要求或者达到满意的要求,那就是人才。

(4)北京李宁公司的择才标准:专业化的技能+崇尚运动+理解体育=人才。 (5)三星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专业水平;自我挑战精神;开创精神;合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

因此,人们常说人才选拔不拘一格,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 2.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1)艰苦是必然的。

(2)艰苦是有意义的。不仅能影响对结果的态度,还能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3.社会实践是锻造成才的“熔炉”

(1)实践对认知的影响: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环境的认知。 (2 ) 实践对情感的影响:对职业的情感;对合作者的情感。 (3)实践对行为的影响:行为选择的能力;行为效率。

[小结]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最终实质就是要求大学生更新观念。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取决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就业观念。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希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