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至不分场合地表现不雅举动的行为,有庸俗化的倾向。不含蓄,不文明的行为方式会大大失去恋爱的美学价值,也会遭致社会舆论的非议和批评。 4.大学生的恋爱

向往爱情是青年人的幸福憧憬,获得爱情是青年人的幸福愿望。本身无可厚非。争取爱情是幸福愿望,获得爱情是幸福结果;爱情是婚姻生活幸福的坚实基础;爱情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必备条件;爱情的幸福不是唾手可得,需要良好的道德基础,需要长期的精心培育。

爱情是强烈的感情体验,是强大的心理愉悦,可能成为学习生活的有力动力,处理不当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学习生活的因素。爱情可能成为双刃剑,爱情之火也会烧毁人生。 ①误读爱情——错把友情当爱情

青年人渴望友谊,总是把友谊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同性之间的友谊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不能把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当作爱情,友谊和爱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感情和概念。友谊是朋友之间一种平等的、诚挚的、亲密的,相互信赖的关系,爱情则是一对男女相互之爱。友谊是“开放”的,而爱情却是“封闭”的,不容许任何第三者涉足。友谊与爱情的感情深度不同。。男女之间的友谊不是都能发展为爱情的。在现有爱情关系存在期间,友谊不能超出同志和朋友关系的范围,在异性交往中一定不能失去理性的驾驭。 友谊关系主要承担道德义务。而爱情在缔结婚姻关系后,就不仅要承担道德义务,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友谊要表达的是友爱,爱情要表达的是性爱和情爱,所以不要错把友谊当成爱情。当你还没有爱上对方,不想把友谊上升为爱情时,千万要把握住两者的界线,要与异性朋友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使对方想入非非;当你发觉对方已经爱上你,而你又不准备与对方确定恋爱关系时,你一定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含糊,以免对方总抱希望,甚至纠缠不休,使双方陷入困境。在男女生之间是可以存在友谊的,也是需要友谊的。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最需要的人际关系是友谊,而不是爱情。 ②爱情错位——把爱情和事业、学业对立起来

爱情错位有爱情至上的倾向,主要表现一是“急”,一进校门就忙着找对象,过早地陷入情网;二是“过分”,一旦谈到朋友,就过分狂热,失去节制,在爱情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得好,二者就能统一,并能相互促进;处理不好,二者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并互相牵制。 ③爱情片面——有片面化和功利化倾向

这种爱情观是对真正爱情的片面化或者功利化,往往从个人的主观想象或者片面追求出发来对待爱情,或者主观构想恋爱偶像,或者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追求经济条件,或者把爱情看成是摆脱孤独的方式。其实这样的想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只会有损爱情的本质。 ④爱情失范——只重过程,不故后果

这种观点和行为把爱情看成人生游戏而不考虑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利后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行为中往往超出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既影响了学业又伤害了感情,甚至伤害了身体,现象上来讲例如爱情上的杯水主义和婚前性行为。 5.恋爱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关系 ①恋爱和学习的关系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很多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恋爱和学业孰轻孰重的关系,同时应该把爱情作为推动学习的一个动力,应该把是否能推动学习作为衡量爱情价值的重要和特殊的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恋爱不管什么说,也是“副业”。不能本末倒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恋爱过于投入,必然影响学习。 ②恋爱和关心集体的关系

恋爱中的男女,往往过于注重二人世界,而相对忽视了和集体的关系,甚至会脱离集体,疏远同学。这种状态既对集体不利也对恋爱者不利,恋爱中的男女应该注意调整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加强和集体与其他同学的联系,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③恋爱和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亲情之爱、同志之爱、社会之爱、国家之爱,虽然恋人之爱是最强烈地,但是只

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这种爱情就显得自私和狭隘。实际上,对他人和社会的爱会使爱情变得更加高尚。

二、婚姻与家庭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1.婚姻与家庭的内涵

①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他为每一个人的生存提供基本环境,并为人的社会化创造基本条件。每个人都出生在一定的家庭,在家庭中成长,家庭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进步与矛盾都会以种种方式在家庭中体现出来。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关系家庭的稳定,而家庭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又有极大的影响。

④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需要婚姻家庭领域中的道德调适。把握婚姻家庭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规律,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关系到家庭和与家庭相关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2.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体现出婚姻的意义。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①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形成的自然因素。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体现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②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存在于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受到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制约的影响,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

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

三、家庭美德

1.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美德是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用以调整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起到维系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的社会功能。

家庭伦理道德是人类道德生活的特殊领域,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和谐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2.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在家庭生活中,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对形成新型的家庭关系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①尊老爱幼——纵向的亲情关系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美德,尊老是因为老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为抚育教育子女付出了心血,应该得到社会、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回报。爱幼是因为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和家庭的希望,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照顾和培育。

中国自古是一个讲求父慈子孝的国度,“父慈子孝”的观念深入人心,父母抚育子女不仅仅是为了养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