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三层电梯系统设计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基于51单片机的三层电梯系统设计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基于单片机的三层电梯系统设计

真时所达到的要求,但是距离真正的电梯模拟系统还有很大的距离,没有电机,没有电梯升降模拟系统,主要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PCB板的制作也搁置了,总体上不能说本次设计完成任务,只能说勉强达到要求。

a.初始状态 b.二楼向下运行

c.二楼向上运行 d.向上到达三楼

图5.6 系统调试过程运行结果图

32

基于单片机的三层电梯系统设计

总结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以及老师同学的帮助,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次毕业设计让我从先前对单片机只是一知半解到现在能熟知单片机的很多知识,我觉得这是这次毕业设计真正的意义所在,这也让我知道毕业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毕业应付了事那么简单。

电梯虽然是我平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一般每天上下楼都会用上,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电梯的运行原理,也很少去看这一类的书籍。为了很好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简单可行的设计方案。最终也是完成了仿真以及最后的实物的制作并且满足实验所需要的要求。虽然设计是按要求完成了但是里面还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在设计里面加入电动机的部分,用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来表示电梯的上下行方向,而不仅仅是靠数码管显示来显示出来,这样也更加贴近实际中我们乘坐的电梯。并且,在设计中只是简单的三层电梯系统的设计,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大,也可以增加一些层数,以及增加PCB板的制作,但是增加任务的同时也增大了编写程序以及实物制作过程的难度,时间不足造成了很多地方没能去完善本次设计。从总体上讲本次设计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所以不能说是很完美的完成了这次设计,只能说是勉强达到了设计要求。

33

基于单片机的三层电梯系统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张毅坤.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惠升. 电梯控制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3] 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朱益华,林瑞深.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C]. 全国第四届自动化应用技术交流会,1998.07

[5] 王东峰等..单片机C语言应用100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 施勇.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的控制器的设计[D]. 沈阳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邵犇. 对电梯检验之中控制系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J].河南科技,2014 [8] 李金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宏润.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孙育才.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1] 许建国,张佳.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

[12] Meehan Joanne,Muir Lindsey.SCM in Merseyside SMEs:Benefits and barriers[J].TQM Journal, 2008

[13]V. Yu. Teplov,A. V. Anisimov. Thermostatt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rmoelectric Modules Based on the Peltier Effect[J] ,2002

[14]Yeager Brent.How to troubleshoot your electronic scale[J]. Powder and Bulk Engineering. 1995

34

基于单片机的三层电梯系统设计

致 谢

这次课程设计能够顺利完成,首先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将我培养到大学,并且供我读大学的所有费用,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再者要特别感谢学校特别是本专业的各位老师的辛勤教导,在我大学的四年里,我不是多么的优秀,但是老师们还是一视同仁地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为我付出了很多。老师们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正直的为人之道,都将使我终身受益,并激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刻苦努力的去奋斗。不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上老师还是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以及教导,就像是我大学生涯的领路人,使我不至于在大学学习生散漫环境下走上歪路,从而可以顺利毕业。在这里再一次感谢本专业的各位老师。

对于这次毕业设计,我最感谢的就是我的导师金国华老师,她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单片机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对课题不知所措时,老师给我讲解的很详细,很清楚。再后来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也对我做毕业设计的情况高度关注,并且及时尽早的找出我有错误的地方,并且启发我往更深一个层面去思考。在最后论文的撰写上面,我出现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我要感谢金老师和李作洲两位老师给予我的指导,给与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找出了我在文章层次划分上的不足之处,并且给与我很好很受用的建议。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为毕业这个层次上了,对我日后进入社会也会很有帮助。在这里特别由衷的感谢金国华老师,以及其他给与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