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业教育德育特色第四篇 寻求有效载体 凸显职教特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上海职业教育德育特色第四篇 寻求有效载体 凸显职教特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队获得了“凌云花开别样红”——第二届凌云地区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奖,被评为“徐汇区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学校在与梅陇地区凌云街道的共建合作中,已形成各班级团支部作为分队,由学校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统一协调的活动格局。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他们都活跃在社区志愿者服务中,体现了未来医护人员可贵的奉献精神。

激发潜能,传播科学

从2006年开始,在“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傅向东老师带领下,我校09药剂(1)班10名同学组成“科普”志愿者小分队,先后参加了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科普志愿者活动。参与这些活动需要志愿者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相对厚实的科技文化知识,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学生和上海其他高校学生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我们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2006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每位同学都很珍惜这次机会,不管周末还是寒暑假,他们都尽心尽责地为观众作讲解服务。许多同学一天8小时工作下来,口干舌燥、双脚似铅重,但他们无怨无悔。同学们还在接待外国参观者时感到了自己英语口语的欠缺,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如今,这支服务队已有近100人的规模,每人累计服务100小时以上,服务质量逐渐得到服务单位的认可,并获得了上海科技馆注册志愿者服务证明和下一年继续服务的资格。2007年初,学校与上海博物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参加科普志愿者活动,同学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现象和知识内涵,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科学人文知识的动力,锻炼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获得了自身驾驭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大众面前展示知识、服务他人的愉悦。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有礼貌和涵养,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服务于社会大众,传播科学和文化的自豪。

职业道德,自我养成

2005年学校与上海市血液中心团委携手合作,开展了“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的共建活动。经过血液中心宣讲团的前期培训,2006年1月,学校志愿者陆续走上街头、广场开展无偿献血社会宣传。2007年开始与闵行区献血办取得联系,输送了一批志愿者。志愿者们在献血宣传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献血,有的志愿者献血不止一次,有些志愿者曾多次献出了成分血——血小板。在市民对成分献血心存恐惧之时,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市民做成分献血的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市民倡议:“请踊跃捐献血小板,一袋血小板就是一个生命。”受此影响,许多同学在18岁成人仪式后都悄悄去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人”的一份特殊礼物;还有的志愿者参加了中华骨髓库。他们的行动是对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助人自助,提升自我”的志愿者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对医护职业道德——爱心,自我养成、自我教育最佳的途径。

- 9 -

多年来,特别是学校成立志愿者服务总队三年多来,11支服务队的许多感人事迹和志愿服务的精神得到了服务单位和服务对象的认同和一致好评。许多同学获得了校“志愿者先进个人”和“优秀志愿者”的称号,一位同学还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的荣誉称号。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志愿者服务的实践经历本身对自己就是最好的学习生活体验和职业生涯教育。

多年的学生志愿者实践活动使我们有理由坚信:学生的思想认识,或者做人的道理和道德原则,甚至学习动力等,需要在广泛人际交往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不断获得观念碰撞,行为体验,情感冲突和意志磨砺等生命经历,主动修正自己的行为而逐渐内化完成。真正对学生成长有意义的是那些具有生命感动的活动。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组织一般性的活动,而应该把学生带入能使他们获得生命感动的活动中去,使他们健康成长直至最后“成人”。

(执笔 李兆伟钱 艳 夏国兴)

感言

在我们学校,做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同学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体味到了做志愿者给我们带来的内隐性的提升。在参加上海科技馆、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学习了文博科技知识;在和上海众多高校的学子们一起交流、共同策划展厅导览工作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

学校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引领我们走出校园迈进社会,在服务中感悟生命的力量。尽管我的所作所为还很细微,但我很开心。在活动中,我懂得了一个知道奉献的人才会有生活的动力,才会有对生活的无穷追求,才会明白生命的真谛。付出的那种快乐和欣慰是发自内心的,是任何其他东西所不能给与的??让这双隐形的翅膀,助我们起飞,飞得更高,更远。

——药剂专业学生 张 永

- 10 -

NO:46.让德育回归生活

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 特色:德育实践基地

回归生活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们能和谐地生活,因此它不能脱离生活实践的领域。德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组织和促成学生投身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道德情境之中,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信念、正确的道德判断,在实践中促使和谐德性的形成。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学校在2005年创建了专门的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并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德丽苑”的新生活

在崇明岛的中部,有一片茂密的人造森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林木参天,鸟语花香,环境幽静。向东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是上海市商业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德丽苑”。“德丽苑”占地40亩,设有学生宿舍、教室、活动室、会议室、操场、拓展训练场、学生餐厅、浴室等设施。学校利用空军驻沪某部、长江派出所、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卫生态村、上海市拓展训练公司等社会资源,建立了一个学生德育实践基地。从2005年9月起,学校每周组织两个班级到“德丽苑”参加德育实践活动。

一周的德育实践活动分为五大主题板块:一是培育民族精神。通过观看红色主题教育影片、军营一日活动(参观飞机修理厂、观摩军事队列操、听国防知识讲座、开展军体游戏)、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项目,增加学生国防知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是感悟生命自然。通过参观前卫村史馆、化石馆,体验农家生活,烧烤篝火晚会、生命教育(法制教育)讲座等活动项目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三是体验劳动生活。通过学农劳动、访问农家、参观前卫生态村农具展览、整理内务、打扫营地等活动项目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体验体验劳动辛苦;四是训练团队协作。通过专题拓展训练课:破冰热身、信任背摔、生日排序、齐心协力、集体木鞋、翻越逃生墙等六项活动及各项竞赛活动,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磨炼学生意志;五是提高自理能力。德育实践基地的所有活动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活动的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序、活动纪律到各项具体要求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和制订,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活动方案,每项活动都明确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目标。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都要总结收获,交流感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提高。

- 11 -

学生们的新感受

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我们在2006年底对参加过崇明德育实践活动的4个班级164名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共有10个问题。以下选取几个主要的问题说明学生们的感受:

“你认为德育实践活动项目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统计数据显示,37%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48%认为大多数符合,13%认为基本上符合,1%认为不大符合。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融合了民族精神教育、法制知识讲座、军营活动体验、团队拓展训练、学农劳动实践、生活自理锻炼、自我风采展示等内容,并根据形势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要求与兴趣作动态的调整。事实证明,这些活动的安排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哪一个活动项目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统计数据显示,94%的学生认为是拓展训练,57%选择主题班会,51%选择篝火晚会,38%选择学农劳动,21%选择军营活动,12%选择外出参观,3%选择法制教育。拓展运动是近年来风靡国内、深受青年喜爱的一项活动,它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团队协作的理念植根于富有创意的集体游戏中。94%学生的肯定,充分显示了其寓教于乐的效果,也是最具创新力的活动项目。主题班会成为第二选项稍出乎我们的意料,学校主题班会都是由老师的组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德育实践基地的主题班会则由学生自主组织,只要方向正确、主题相关、人人参与、展示风貌即可。这一放手,收获的是每期欲罢不能、精彩纷呈的学生才艺展示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倾诉,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组织力得到极大的激发。学农劳动是德育基地最早推出的基本内容,但是要让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投入到单调、艰苦的劳动中去难度不小,“劳动竞赛制”的推出,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班级集体建设在活动期间是否有较明显的进步?”统计数据显示,72%的学生认为有明显进步,24%的学生认为有进步,但不明显。衡量班级集体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和感性的标准就是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增强。在德育基地所有的学生都有了与别人合作的机会,这种合作的感受是以前在校园环境中被忽视或少有机会体验的,对于别人的了解和支持从这一刻起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彼此间曾经冷漠矛盾、甚至剑拔弩张的同学,在德育活动的各个平台上重新审视、评价自我和对方,在活动中的主动与被动的合作过程,令学生感触良多,以至于每逢拓展运动项目“翻越逃生墙”演习结束后,屡屡出现班级同学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的“盛况”,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活动中得到增强。

“你如何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统计数据显示,13%的学生认为表现优异,59%认为表现良好,27%认为发挥正常水平,只有1%的学生认为不如以前。个人评价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经历过中考的失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地审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这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们看到了自身的优点和潜力,自信心明显提升。虽然我们还无法对这样的评价会起到多大作用作出判断和估计,但带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