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为,现代城市正在德国消失,德国人将返回他们的传统城市。德国的城市与你们的城市相比,现在恰恰面临相反的问题: 德国的人口处于负增长。在未来25年中,德国的总人口将由8000万降至6000万。我们面临的不是城市增长问题,而是城市衰退问题,而你们处于城市增长期。以柏林为例。在1989柏林墙倒塌时,柏林的人口为380万,它相对中国的城市而言,当然是很小的。柏林下一个十年的规划是建立在500万人口的基础之上,但是,事实上,柏林现有人口仅仅为340万,有15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闲置,15万楼房单元无人居住。现在,许多人在柏林搬来搬去,以寻找便宜的住宅和办公室,而他们付出的租金仅为十年前的一半。同时,那里的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许多设施因无人使用或负荷不够已经损坏。因此,德国正在寻求振兴他们城市的方法。我们在波茨坦的项目就是这种努力之一,即返回德国的传统城市形态。

再看荷兰,这也是空间非常狭小的国家。荷兰政府认识到,如果把土地全部交给市场,由开发商运行,一两年后,就没有土地了。因此,政府对土地使用、买卖和开发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政策。每3-4年,荷兰政府便更新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

让市民有更多的选择,城市可能发展的更健康。目前,荷兰政府正在推行鼓励买房而不鼓励租房的政策。他们的作法是拆除旧房盖新房,然后出售新房而不是出租新房。同时,在拆旧房盖新房之间使用不对称的比例,如拆10建6。在荷兰租赁市场日趋缩小,而买卖市场日趋扩大。这样,给购房者以很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钱,购房者必须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如位置、交通、公用设施、周围环境、建筑质量,等等。可以想象,人们并不太在意他们租赁的房子,但是,如果他们买房子,考虑的因素就大不一样了。购房者也给开发商同样的压力,迫使开发商考虑他们开发的居住区的位置、及其相关的交通、公用设施、周围环境、建筑质量,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这一政策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选择,现代主义、郊区化或许新城市主义?荷兰政府在这一战略上的成功正在于它给予了人们进行选择的机会。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常常选择比较贵的,如人们要求地毯、要求使用自然的建筑材料,不要水泥的屋顶。人们花他们自己的钱,当然总是选择比较好的,特别是选择比较好的环境。我们相信,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他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健康。

在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间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建筑,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城市形态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核心。我已经注意到你们城市居住区在资源占有上分化的特征。一个居住区比它附近另一个居住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如一边是别墅区,良好的开放空间和绿地,而另一边,仅仅是大楼。从城市形态上讲,在它们之间缺少一个中间形态。如果我没钱买别墅,我只好买大楼,别无选择。我不相信,高层建筑是解决中国大城市居住问题的唯一办法。我

想,可能的办法是降低建筑高度,如4-5层的建筑,同时加大建筑密度,也许是可能的办法。我到上海看了一个叫“新天地”的地方,那里有很好的经验,怎样重新开发旧城区的住宅区,又不建高层建筑。总而言之,你们应该在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间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建筑,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

沿街立面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设计事务所总是利用建筑物沿街建立起一个边界。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使一个地方更具城市特征,给人以城市的感觉。如果全是高层建筑,就很难形成一个沿街的立面。

Q: 您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三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观点: 城市形态、沿街立面和市民选择。同时,您又提到,德国人和荷兰人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选择,现代主义、郊区化或许新城市主义。那么,我想知道新城市主义在欧洲的角色和表演。

K:首先,你必须知道,新城市主义的根基本来就在欧洲。当美国人发现,他们的一些具有欧洲传统的城市里,有许多设计因素可以用来解决现代的美国城市问题,如城市的无限蔓延,汽车主导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分割等,于是,他们便在90年代创立了新城市主义的机构。然后,这些美国人告诉欧洲人,“听着!小伙子,你们有你们的城市传统,你们应当有你们自己的新城市主义机构,你们应该在一起交流你们的城市传统,拯救你们的城市。” 欧洲人太惨了,还要美国人告诉他们,保持欧洲的文化传统。当然,我们应当保持欧洲的城市形态;我们应当回顾过去,然后创造未来。

2003年4月,欧盟有了一个叫“欧盟城市主义议会”,即C.E.U.

(Council for European Urbanism),同年11月,它发布了“欧盟城市主义宪章”。从基本概念上讲, 欧盟城市主义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是相同的。但是,欧盟城市主义议会的凝聚力还不大。许多规划师仍然按他们的习惯去做,不过,加了一个“新城市主义”的名字。事实上,我们应当看他们的产品是否真的遵循了新城市主义的规章,如公用设施的可接近性,步行的居住区,人的尺度,等等。到现在为止,欧盟城市主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欧盟国家的规划设计战略还不是很清楚的。

但是,许多年前,我就把“新城市主义”的标签贴到了我的汽车上,这并不是因为我是否是新城市主义大会的成员,而是我认为,新城市主义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未来。比如新城市主义主张,在居住上不形成社会阶层的隔离,把日常生活所需的设施安排在居住区里,工作、居住、娱乐大体在步行距离内,等等。上个世纪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可以行得通。当然,要实现这些理想,要求建筑行业的配合,如建筑内部结构的弹性,它即可以居住,又可以办公。

Q:这样看来,欧盟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改革? K:当然,总是这样。 Q:这次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

K:回到欧洲的传统去。你只要看看,我们许多传统城市仍然运行得很好。正如我前边谈到的那样,欧洲传统城市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日益成为旅游胜地。为什么人们总是去那些传统城市,而不去那些新建的城市旅游?原因是人们仍然喜欢那些传统城市,而不喜欢那些“汽车城”。

Q:“回到传统去”也同样适合于中国人吗?

K:我知道在中国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担心的是,你们是否真正去考察了你们的城市传统。回不回到传统是另一件事。但是,首先要去考察了你们的城市传统,不要忘记了你们城市的过去。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我们也要研究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两边都要学好。半瓶子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瓶醋变成两个一瓶醋。这样,我们就不会让“工业文明”颠覆了我们的“生态文明”,通俗地讲,不会“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二十一世纪以来,那些高度城市化了的国家正在推行“生态村(Ecovillage),“步行的社区”(Walkable Community),“家园”(Home Village),“智慧园”(Smart Community)等等。这类实践既可能发生在大城市区域内的乡村社区,也可能发生在大城市建成区的边缘地区,因此,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研究村镇规划和设计是有现实意义的。在规划设计这些居民点时,后现代的规划师们把生态、社会和文化三个方向协调起来加以考虑;他们的目标是,通过生态设计、生态建筑、绿色生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公共交通导向、社区建设等等,把工业化式的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方向上,后现代的规划师们憧憬地是:居民与天然的自然联系在一起,居民每天与土地、水、风、植物、动物打交道;居民的日常需要,如衣、食、住等,在那里基本可以得以满足;居民产出的废物基本可以被自然回收;因此,尽可能在社区生物圈内生产必需的食品;推动有机食品的生产;尽可能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建设住宅;综合使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通过适当的能源和废物管理,保护清洁的土壤、水和空气;保护自然和守卫野生区域。

在社会与社区方向上,后现代的规划师们渴望地是:生态村是一个互相合作的社区,每个居民认同他们是这个社区的一员,他们有公共场所相互认识,有共同利益把他们联系起来;那里的尺度是每个人感到安全、有权力,相互可以见到听到;那里的每个居民能够对影响他们

生活的事务参与决策,社区的事务是公开透明的;分享公共资源,提供相互帮助;社区成员有机会为社区公共事务而工作;把各类群体结合到社区里来;推进终生教育;强调全面和预防性健康实践;尊重差异以凝聚社区成员;给予各类文化以表达机会。

在文化与精神方向上,后现代的规划师们追求地是:对地球和其它的物种给以尊重;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促进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因此,社区应为人们创造展示精神生活的场所;分享社区的文化遗产和共创社区独特的文化,开展文化活动;共度喜庆;灵活和有效地处理社区成员的困难;创造一个祥和、友爱、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事实上,发达国家正在规划上追求和实现的“生态文明因素”或“可以留给后人的”东西,目前在我们许多村镇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郊区对市中心区距离由远而近,如近郊区,可以留给后人的东西相对越来越少;而发达国家正在规划上批判和抛弃的“工业文明的垃圾”或“城市病”,却如田间杂草正在我们的郊区由近至远的蔓延。

小城镇建设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规划原则,但是在设计上总要有中国的特色和风格。说中国的古镇小村布局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把它们都拆了,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虚无主义。中国的古镇小村布局有它自己的规律。说它不好,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以为必须用科比西埃的现代主义去画我们的村镇。村镇设计不仅是工程设计,也是艺术设计,人文设计、生态设计,因为,村镇设计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建筑语言,割不断历史的文脉,又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中国有38290个乡镇,72万个行政村,别说设计成一个面孔,一百个面孔都是不行的。要想发展有个可持续性,必然是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就必然是多样化的。

“工业文明” 的规划设计原则并不适合于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村镇,那么,“生态文明”的规划设计是一个选择吗?也许谁也不反对这个选择,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把“生态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变成具体的手法加以实现。

我们的目标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整理中国的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经验,创造出一百年后的儿孙们还交口称赞的小城镇来。

第二节 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价值取向

正确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的是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如果我们不用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规划来引导城镇化发展,那么,单一经济驱动的城镇化仍然会继续,但是,我们付出的社会、环境进而经济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有些失误还可能遗留给子孙后代去偿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究竟怎样对我们的规划设计方案做出正确的判断?怎样确认一个社区如村、镇或区域执行这个或那个规划设计方案是可持续的、健康的和不给子孙留后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