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6.4.2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A.6.4.3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 CFU/(5min.直径9cm平皿),

A.6.5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采样。

A.7 消毒液的监测

A.7.1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上述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

A.7.2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A.7.2.1 监测方法

A.7.2.1.1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l.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A.7.2.1.2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l.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0 mL~20 mL,36℃±l℃恒温箱培养72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消毒液染菌量计算见式(A.4):

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稀释倍数 ????(A.4)

A.7.2.2结果判断

25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l0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u/mL

A.7.3注意事项 采样后4h内检测。

A.8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

A.8.1 采样时间 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A.8.2 采样方法 布巾、地巾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1cm×3cm,直接投入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检。

A.8.3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取采样液检测致病茵。

A.8.4结果判定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A.9致病菌的检测

当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时,或怀疑医院感染与某致病菌有关时,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菌的检测。检测方法参考相关标准。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C.1.1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还适用于液体的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裸露的耐热、耐湿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压力蒸汽灭菌不适用于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C.1.2分类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根据灭菌时间的长短,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包括常规压力蒸汽灭菌程序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

C.1.3灭菌方法

C.1.3.1 下排压力蒸汽灭蓠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包括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26

等,灭菌程序一般包括前排气、灭菌、后排气和干燥等过程,具体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灭菌器的灭菌参数一般为温度l21℃,压力l02.9 kPa,器械灭菌时间20min,敷料灭菌时间30min。 C.1.3.2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灭菌器的灭菌程序一般包括3次以上的预真空和充气等脉动排气、灭菌、后排气和干燥等过程,具体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灭菌器的灭菌参数一般为温度l32℃~l34℃,灭菌时间4min。

C.1.3.3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包括下排气、正压排气和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茵。其灭菌参数如时间和温度由灭菌器性质、灭菌物品材料性质(带孔和不带孔)、是否裸露而定,见表C.1。具体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表C.1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一l34℃)所需最短时阀

物品种类 不带孔物品 带孔物品 下排气 正压排气 预排气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 灭菌温度 灭菌封闰 灭菌援度 灭菌时间 ℃ 132 132 rain 3 lO lO ℃ 134 134 134 min 3.5 3.5 3.5 ℃ 132 132 132 min 3 4 4 不带孔+带孔物品 132

C.1.4注意事项

C.1.4. 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a)灭菌器柜门密封睡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救; b)灭菌器压力表处在“0”的位置;

c)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00mL水,检查有无阻塞; d)关闭灭菌器柜门,通蒸汽检查有无泄漏;

e)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压力表与温度计的标示是否吻合,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

f)记录打印装置处予备用状态;

g)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C.1.4.2灭菌前应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C.1.4.3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C.1.4.4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 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 kg。

27

C.1.4.5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 cm×30 cm×25 cm;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Ocm。 C.1.4.6灭菌结束后.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应在“0”位。

C.1.4.7手提式和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应无裂缝和变形;不应使用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C.1.4.8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塞的温度。 C.1.4.9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检测其空气排除效果。具体方法遵循A.2.1.3。

C.1.4.10下排气、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C.1.4.11 快速灭菌程序不应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应急情况下使用,只适用于灭菌裸露物品,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灭菌后的物品应尽快使用,不应储存,无有效期。 C.1.5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

包括灭菌前物品的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具体要求遵循WS310.2的要求。

C.2干热灭菌 C.2.1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金属等医疗用品和油类、粉剂等制品的灭菌。

C.2.2灭菌方法

采用于热灭菌器进行灭菌。灭菌参数一般为:l50℃,l50min;160℃,l20 min;170℃,60min;180℃,30min。

C.2.3注意事项

C.2.3.1 灭菌时灭菌物品不应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启灭菌器柜门。

C.2.3.2 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应超过10cm×10cm×20cm油荆、粉剂的厚度不应超过0.6 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过l.3cm,装载高度不应越过灭菌器内腔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

C.2.3.3设置灭菌温度应充分考虑灭菌物品对温度的耐受力;灭菌有机物品或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