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同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体解剖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同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4.脊髓前索内的传导束有AD

A.脊髓丘脑前束 B.薄束 C.楔束 D.皮质脊髓前束 E.皮质脊髓侧束 15.脊髓外侧索内含有BD

A.薄束 B.皮质脊髓侧束 C.楔束 D.脊髓丘脑侧束 E.固有束 16.参与脑干组成的有ACE

A.中脑 B.间脑 C.脑桥 D.小脑 E.延髓 17.脑干内的脑神经核有AD

A.动眼神经副核 B.外侧膝状体 C.薄束核 D.上泌涎核 E.疑核 18.属于小脑内部结构的是ADE

A.小脑皮质 B.薄束核 C.黑质 D.髓体 E.齿状核 19.下丘脑的结构有BCD

A.内侧膝状体 B.漏斗 C.视交叉 D.乳状体 E.外侧膝状体 20.大脑半球的分叶包括ABCE

A.额叶 B.顶叶 C.岛叶 D.边缘叶 E.颞叶 21.脉络丛AB

A.能产生脑脊液 B.由毛细血管丛、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形成 C.侧脑室内才有脉络丛 D.位于中脑导水管内 E.脑脊液通过脉络丛渗入到上矢状窦 22.椎动脉ABD

A.经枕骨大孔入颅 B.在延髓脑桥沟处合成1条基底动脉 C.分支布于额叶 D.分支营养脊髓、延髓、脑桥和小脑 E.发自颈总动脉 23.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ACE

A.细而长 B.分布于大脑皮质 C.几乎以垂直方向进入脑实质 D.分布于大脑髓质的浅部 E.血压过高时,易破裂出血

24.分布于手背的神经有BC

A.肌皮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腋神经 E.正中神经 25.腰丛的主要分支有ACDE

A.股神经 B.坐骨神经 C.闭孔神经 D.阴部神经 E.髂腹下神经 26.属于骶丛分支的神经是AC

A.臀上神经 B.阴部神经 C.坐骨神经 D.股神经 E 闭孔神经 27.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ABCE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眼神经 D.上颌神经 E.展神经 28.分布于眼球的脑神经有ABC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 C.三叉神经 D.滑车神经 E.舌下神经 29.分布于舌的脑神经有BCDE

A.滑车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 D.舌咽神经 E.舌下神经 30.植物性神经的特点有BE A.支配骨骼肌 B.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C.自低级中枢发出后直达骨骼肌 D.支配皮肤 E.分为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31.当一侧视束完全损伤时出现AD

77

A.同侧眼的鼻侧半视野偏盲 B.同侧眼的颞侧半视野偏盲 C.对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 D.对侧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E.伤侧眼全盲

◇名词解释

1.灰质 2.白质 3.神经 4.神经节 5.网状结构

1.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2.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色泽白亮,称白质。

3.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聚集成的灰色团块状结构称神经核。 4.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聚集成的灰色团块状结构称神经节。

5.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灰质和白质混杂而成的部位,即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灰质团块散在其中,称网状结构。

6.内囊 7.纹状体 8.蛛网膜下隙 9.硬膜外隙

6.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束组成,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分,管理躯体对侧的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7.纹状体由豆状核与尾状核组成。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与壳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纹状体具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重要作用。

8.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间较宽阔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清亮的脑脊液。

9.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等;有脊神经根穿过此隙。

10.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11.白交通支 12.灰交通支 13.神经

10.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的下方,蝶鞍上方,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端、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与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又称Willis环,该环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11.白交通支主要由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组成,因髓鞘反光发亮,呈白色。 12.灰交通支由椎旁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多无髓鞘,故颜色灰暗。 13.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神经。

◇ 简答题

1.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各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循环途径: 左 室间孔 中脑水管 正中孔 侧脑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右

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2.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内囊的主要神经纤维束及其临床意义。

2.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形,分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3部分。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和丘脑后辐射(丘脑皮质束)以及视辐射(传导视觉冲动)和听辐射(传导听觉冲动)等通过;前、后肢相交处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78

内囊是大脑皮质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损伤)和偏盲(视辐射损伤)的“三偏”综合征。 3.简述舌的神经分布。 4.简述腰椎穿刺的部位,穿刺针由表及里要通过那些解剖结构层次。 5.简述营养脑的动脉血管的来源及分支、分布范围。

3.舌的感觉神经有Ⅴ、Ⅶ、Ⅸ、Ⅹ。舌前2/3: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下颌神经-舌神经传导,味觉由面神经的鼓索传导。舌后1/3:一般感觉和味觉由舌咽神经舌支传导。舌肌的运动由舌下神经支配。

4.腰椎穿刺临床上常在腰3~4或腰4~5椎之间作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时,穿刺针由表及里需经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蛛网膜,到达蛛网膜下隙进行抽取脑脊液。

5.营养脑的动脉血管主要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①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主要供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②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在延髓脑桥沟处左、右椎动脉合成1条基底动脉,主要有大脑后动脉等多条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以及脑干和小脑。

6.简述胸神经前支在躯干分布的节段性。 7.试述眼球的运动和感觉的神经分布。

6.胸骨角平面由第2胸神经前支分布,乳头平面由第4胸神经前支分布,剑突平面、肋弓平面和脐平面则分别由第6、8、10胸神经前支分布。腹股沟区由第12胸神经前支分布。

7.眼球的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眼神经-鼻睫神经传导,视觉由视神经传导。眼球运动: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其余由动眼神经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由颈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支配。 8.简述坐骨神经的行程及分支。 9.简述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

8.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和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大腿肌后群内下行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的本干分支分布于髋关节和大腿肌后群。

9.与中脑相连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由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10.试述脑和脊髓的动脉供应。叙述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及功能意义。

10.脑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以顶枕沟为界,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椎动脉发出1条脊髓前动脉和两条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沿前正中裂下降;脊髓后动脉沿后外侧沟下降,在颈段中部合成1条下行。节段性动脉是由颈升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发出的脊髓支,进入椎管后与脊髓前、后动脉吻合,共同营养脊髓。

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的下方,蝶鞍上方,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端、两侧颈内动脉末端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彼此吻合形成,该环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通过大脑动脉环的调节,可使血流重新分布和代偿,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11.试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1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比 较 交 感 神 经 副 交 感 神 经

79

低级中枢部位 脊髓胸1~腰3节段灰质侧角 脑干内脏运动核、脊髓骶副交感核 周围神经节 椎旁节和椎前节 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节前、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广泛,全身血管和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竖毛肌、瞳孔开大肌等 分布范围不如交感神经广,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立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均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12.简述手的神经支配。

12.与手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正中神经在手区分布于第1、2蚓状肌和鱼际

(拇收肌除外),掌心、桡侧3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的皮肤。桡神经分4~5支指背神经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3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皮肤。尺神经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尺侧两个半指背皮肤。手掌支分布于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深支分布于小鱼际、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