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客专项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某客专项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表5 按距离开挖面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0~1)B (1~2)B (2~5)B >5B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6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5 1~5 0.5~1 0.2~0.5 <0.2 监控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3d 1次/7d 监控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7d ⒉监控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九、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⒈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震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型,以及周围(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⒉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 参照表7和表8选用。

表7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300<h≤500 0.20~0.60 0.60~1.5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 - 0.10~0.50 0.40~0.70 Ⅱ Ⅲ Ⅳ Ⅴ Ⅱ Ⅲ Ⅳ Ⅴ 注: 0.20~0.70 0.30~1.00 - 0.01~0.04 0.03~0.07 0.06~0.12 0.50~2.60 0.80~3.50 0.01~0.05 0.03~0.11 0.06~0.15 0.10~0.60 2.40~3.50 3.00~5.00 0.04~0.08 0.10~0.25 0.10~0.60 0.50~1.20 拱顶相对下沉(%) 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最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最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做适当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

表8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300<h≤500 0.01~0.08 0.30~0.60 0.70~1.20 1.80~3.00 0.05~0.12 0.12~0.30 0.30~0.80 0.80~1.4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 0.01~0.03 0.03~0.10 0.10~0.30 0.08~0.40 0.20~0.80 围岩级别 Ⅱ Ⅲ Ⅳ Ⅴ Ⅱ Ⅲ Ⅳ Ⅴ 0.20~0.50 0.40~2.00 拱顶相对下沉(%) - 0.03~0.06 0.06~0.10 0.08~0.16 0.03~0.06 0.04~0.15 0.08~0.40 0.14~1.10 注:

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做适当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比。

③.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

十、量测的管理体系

要衡量围岩的稳定性,除了量测值外,还必须有判断围岩稳定性的准则。

⒈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对本隧道的拱顶下沉、收敛位移值进行管理(见下表9)。

表9 初支结构允许相对位移(%)

埋深 围岩级别 II III Ⅴ 〈50m 0.1~0.3 0.15~0.5 0.2~0.8 >50m 0.2~0.5 0.4~1.2 0.6~1.6 注:①.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②.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

③.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范围。

④.本表所列数据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整。

⒉Ⅲ级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量测管理基准

选用Ⅲ级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量测管理基准见表10、表11。

表10 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Ⅲ Ⅱ Ⅰ 管理位移 UO<Un/3 (Un/3)≤UO<(2Un/3) UO>2Un/3 表11 位移速率控制基准

量测项目 拱顶下沉 周边收敛 位移速率(mm/d) 5 8 10 施工情况 可正常施工 施工中应注意 加强支护或应采取特殊措施 施工状态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UO—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现场量测时,可根据量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量测率:Ⅲ级管理阶段量测频率放宽些;Ⅳ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量测次数;Ⅴ级管理阶段则应加强量测,通常量测频率为1-2次/天或更多。

⒊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⑴.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⑵.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量的80%~90%; ⑶.周边位移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0.2 mm /d; 十一、量测信息的反馈

原始数据采回后,要及时做好数据处理,并定时反馈量测信息。如发现有明显反常情况时,量测人员要及时通知专业工程师,采取紧急措施。

⒈信息反馈修正设计的基本要求

隧道施工时,设计、施工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综合分析各项施工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最终确定和修改设计。信息反馈修正设计,系指在隧道开挖后,根据施工信息,对施工前预设计所确定的结构形式、支护参数、预留变形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各工序施作的时间等的检验和修正,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设计阶段。

⒉施工信息的应用

施工信息是指施工观察、现场地质调查、现场监控量测等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施工信息是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动态反映,也是修正设计的依据。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互相印证,对预设计参数修正,和施工方法的改进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⑴.根据一个量测断面的施工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设计参数修正,只适用该段面前后不大于10m的同类围岩地段。

⑵.隧道较长地段同类围岩设计参数的修正,特别是降低设计参数,必须以不少于三个断面的施工信息综合分析为依据。按修正后的设计参数进行开挖的地段,其设计参数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应根据施工信息综合分析予以验证。

⒊信息反馈修正设计的内容 ⑴.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 ⑵.施工工序的更改; ⑶.预留变形量的修改或确认; ⑷.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 ⑸.采用辅助施工措施的建议;

当施工信息给出不稳定的征兆时,如出现位移与时间的反常曲线(反常曲线是指非工序变化所引起的位移急剧增长现象,附图中有正常曲线与反常曲线示意图),应检查是否由于工序不当所造成的,此时应加密监视,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⒋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增强初期支护:

⑴.隧道开挖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围岩类别比预计的要差; ⑵.喷射混泥土层裂缝多、裂缝大或不断发展;

⑶.实测位移值超过规定的允许值或类似条件下的隧道位移值; ⑷.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实测位移值已接进规定的允许值,位移量可能超过预留变形量;

⑸.稳定性特征出现异常状态。 ⒌降低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⒍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改变设计参数,适当降低初期支护: ⑴.确认围岩类别、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比预计有明显好转或具体工程类比;

⑵.初期支护全部施作完毕,位移量远小于表1中规定允许位移值。

十二、 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监控量测验收资料包括一下内容: 1.监控量测设计;

2.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及批复; 3.监控量测结果及周(月)报; 4.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观察资料; 5.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